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罗念生之子谈父亲:“希腊就是他心中的上帝”

2012年06月25日 11:12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在世纪文景出版有限公司为庆祝成立十周年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传家与守望”上,著名翻译家罗念生之子罗锦鳞与大儒梁漱溟之子梁培宽、梁培恕共同回忆了两位大师一生的经历和学术追求。

  罗念生(1904-1990)在我国古希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1922年,罗念生考入清华大学,开始对古希腊文学产生兴趣。1929年留学美国,课堂上教授对古希腊文学的极高评价,加深了罗念生对古希腊哲学、文学的兴趣,从古希腊原文翻译了诗人欧里庇得斯的《伊菲格涅亚在陶罗人里》,这成为他的第一本古希腊文学译著。1933年,罗念生转赴希腊雅典,专攻古希腊文化,以填补祖国希腊文学研究的空白。自1929年与古希腊文学一见钟情,至1990年去世,61年间,罗念生的生活和工作几乎只有“希腊”这样一个单纯的主题。自古希腊语直接翻译古希腊文学作品的工作难度颇高,十分艰苦。此外,作品古老深奥、典故繁多、不易读懂,也都给翻译和研究古希腊文学带来不小的困难,但罗念生却始终在这项艰难的工作中默默无闻、甘于寂寞地奋斗。由于对古希腊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翻译希腊文学的坚持,罗念生被称为“一个中世纪的和尚”。他自己也说,自己只信“希腊教”;长子罗锦鳞则这样评价父亲:“希腊就是他心中的上帝”。

  罗念生在翻译上追求“信、达、雅”兼顾。他的翻译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字讲究、忠于原文、质朴典雅、注释详尽,在把诗体原文用散文译出时不失韵味。他穷毕生之力完成了近千万字的翻译和文论,包括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完整传世的全部悲剧共7部,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完整传世的全部作品共7部;他还翻译了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多部戏剧作品以及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等,还与人合译了《伊索寓言》《琉善哲学文选》《古希腊罗马散文作品选》《意大利简史》;主编了《古希腊语-汉语词典》;编有《古希腊罗马戏剧理论》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等。其作品已汇集为11卷本的《罗念生全集》。

  罗锦鳞说,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上,父亲都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在自己身上得到延续。在生活中,罗念生就追求古希腊所讲求的平衡理念,他也以此教导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艺术上,罗念生最常讲的一句话是,古希腊美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这与中国艺术所倡导的简洁和白描异曲同工。罗锦鳞说,罗念生的国学基础很好,同时又具有西学修养,因此,东西方在他身上达成一种融汇。罗念生就常讲:“我在东西方的交汇里头。”直到今天,东西方的交融也是时代必然的实践。

  罗念生一生与希腊结缘,他最满意的事情就是在上级的关怀下,出版了《古希腊语-汉语词典》,而没有译完的《伊利亚特》则成为罗念生一生的遗憾。如今,罗先生的子辈和孙辈也都从事与希腊文化相关的工作。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罗锦鳞,在父亲的指导下,于1986年将自己导演的话剧《俄狄浦斯王》搬上了舞台,首开中国演出古希腊戏剧的先河。此后,他又导演多部古希腊戏剧,数十次赴欧洲和拉丁美洲访问演出。罗锦鳞自称:“我们的家庭是中国最希腊化的一个家庭。因为我父亲是中国第一个到希腊的留学生,我是第一个在中国上演希腊戏剧的,我女儿则是第一个把中国文化传到希腊的。” (柯艾)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