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保障能力需提高 制度建设将加强

2012年06月25日 1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6月25日电  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25日表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后服务人次明显增长,服务内容明显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保障能力需要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文化部将通过加强制度设计,提升免费开放的制度化水平等措施进行相应完善。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25日在北京举行。

  当天会上,有记者就“三馆一站”(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进展和计划提问。

  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回答时表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各省市区共有15个省级美术馆、295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3285个、乡镇文化站34139个,全部进行了免费开放。从资金落实情况来看,各地将18.22亿元划拨到了用款单位,中央资金到位率达到100%,中西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克服财力紧张困难,也积极落实免费开放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免费开放保障资金25.3亿元。

  从实施效果来看,免费开放之后服务人次明显增长,服务内容明显丰富,服务形式明显拓宽,服务品牌明显形成。

  马秦临同时表示,在督查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免费开放的保障能力还确实需要提高。首先经费上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直接影响到相关文化机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水平;据统计中部地区的10个省中6个省没有全部落实地方承担的资金,占的比例达到60%;西部12个省区有7个省区没有落实地方承担的资金,占58.3%,地方要配套50%或者20%的资金,有的省份配的比较少,没有完全配套。

  第二,地市级目前财政补助标准是地市两馆50万元、县级两馆20万元,与现在免费开放实际需要资金的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标准比较低。

  第三,省级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部分省级免费开放过程中经费保障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地市级免费开放保障水平。

  二是免费开放相关制度设计需要加强,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在还没有制定免费开放的资金管理办法,这是下一步尽快要做的事情;缺乏免费开放细化服务标准;缺乏免费开放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免费开放单位的积极性。

  三是免费开放人才还需要补充。免费开放之后,各个机构应该是零门槛进入,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相对缺乏,专业人才体现出匮乏的局面。

  四是免费开放的内容形式需要创新。目前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等等还是比较传统,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群众参与度还不像期望的那么高。

  五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情况还需要完善。现在虽然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是由于文化单位底子比较薄,历史欠帐比较多,构建出来的五级网络还需要不断完善,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设备薄弱问题较为明显,急需改善。

  马秦临介绍说,针对此前督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将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完善: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提升免费开放的制度化水平。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深化公益 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增强活力,提升公共文化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是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免费开放的品牌化水平,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既提供雅俗共赏的普适性内容,也提供雅俗分赏的对象化内容,注重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残疾人、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免费服务。盘活现有文化资源,同时不断设计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免费开放的现代化水平。在巩固和提升场馆服务原有手段同时,强化数字服务理念,不断扩大免费开放的辐射区域。一方面将传统的图书文献、文艺指导等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资源,另一方面根据数字技术的传播特性,开发相应的服务内容,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不断扩展免费开放的服务范围。

  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水平。一方面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各级财政进一步落实地方负担的保障经费,争取中央财政按照标准对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全额负担。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美术馆补助标准,建立统计数据动态调整机制,将新建成的馆站及时纳入补贴范围。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免费开放的影响力。(根据文化部网站直播文字整理)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