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生存状况大调查:一年码字百万随时被毙稿

2012年07月11日 10:30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一部《搜索》,让女记者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公众聚焦。姚晨演的电视台记者陈若兮,跑得了现场,下得了厨房,一副风风火火的干练样子让观众看得心花怒放,以为从此窥到了女记者们的世界。但这部本来是可以引起共鸣的电影,让众真记者们看电影时,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除了姚晨因为在电视台里实习过,一招一式有点记者的架势,其他地方都让真记者们汗颜:陈凯歌,其实你不懂女记者。今天,本报记者就借《搜索》进行一场真实的女记者生存现况大调查。

  陈凯歌,其实你不懂女记者

  槽点一 造型

  戴眼镜穿西装就是记者了?

  据说老姚当初演陈若兮造型完了之后总觉得自己身上缺了些什么,最后陈凯歌从无数道具眼镜中挑了一副黑色细框的给她戴上,“感觉立刻来了”。的确,整天面对电脑码字的记者们大多都有些近视,但即使有了这个纯粹为了“拗造型”的眼镜,姚晨的记者造型也还是被真记者们吐槽,张泉灵首当其冲发微博说:“怎么没有女记者招牌黑眼圈呢?”此外,片中陈若兮左一套右一套的职业西装也让记者们不满。记者依依说:“天天穿西装是导演自己的想象吧!我出差见到的记者,虽然也会拖着大行李箱,但依旧穿连衣裙高跟鞋,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漂亮,好多记者都是时尚达人啊!”

  槽点二 工作

  满大街追问“为什么”就是记者?

  影片一开头不让座事件发生后,王珞丹扮演的实习记者满大街追着高圆圆采访,一路连珠炮发问“你为什么不让座”、“当时你怎么想的”、“你有什么感受”,惊出真记者们一身冷汗:“问题太弱智了,最低级的记者才会问这些问题。而且满大街追,你当你是狗仔还是拍电视剧啊,要不要高圆圆甩你一句‘无可奉告’?”“梦中女飞人”也发微博吐槽说,“不明白一电视台女记者身边怎么能跟那么多打杂的?姐干活时不就一编导一摄像两人,回来后剪片子就一编导一技术两人。”还有记者干脆发图表示不满,“穿个西装坐下来就直接开写了?姚晨写稿那就是摆拍啊,真正的记者写稿其实是这样的!”只见图中女记者怀抱笔记本,左手电话,右手拿笔,桌上还有采访本,和剧照形成鲜明对比。

  槽点三 生活

  记者下班居然有空回家做饭?

  身为电视台社会新闻的栏目主编,姚晨和高帅但穷的男友赵又廷住在蜗居里憧憬未来。

  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又让女记者们悲愤了:姚晨下班后居然还会回家做饭!而且不止做了一天!“看完电影后我老公回家就调侃我说,‘你看看,别人也是记者,回家不照样做饭,你怎么就那么忙!’当时我就发飙了,哪个记者有空下班后天天给家人做饭!!!”记者“小猫熊熊”相当委屈,“别说做饭,很多时候我夜里下班回家都是累得倒头就睡了!”

  超强压力大

  一年码字100万,随时或被毙稿

  记者不分男女,每天的生活从报选题开始。早上眼睛没睁开就要报选题,刷个牙也在问线索,大脑90%的空间里就只想一件事儿——今天写什么。如果按一个记者平均每天要写2000字来算(这都是普通工作量),一年365天写的字加起来就是73万。如果每周还要交一篇五千多字的深度策划稿件,这一年100万字的量是跑不掉的。

  有人说了,按千字50元来计算,一个记者一年不得赚个5万块吗?大错特错!你以为这100万字都能发出来吗?你以为这100万字字字都能得好稿吗?遇上打招呼的、敏感话题的,碰到高压线的,记者赚到只有“毙!毙!毙!”据了解,有些单位毙稿率高达40%,那剩下的能赚多少钱,各位心里面有数啦。其他职业的工作量可以累计,成为步步高升的筹码,只有媒体记者,工作量每年清零,今年干得再好,明年,归零了。

  解决方法:抗压能力强的,就顶着;经不起折腾的,就辞职走人。

  昼伏夜出,日夜颠倒。编辑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下午三四点钟开始,到夜里一两点结束。记者虽然不坐班,但基本每天只干两件事——采访、写稿子。赶稿子紧张起来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晚上八九点钟吃晚饭很正常,来不及吃晚饭就等下班再吃夜宵,不规律的饮食让很多人在进入媒体后都成胖子。不了解的人都说“你们单位真养人”,我去!这是浮肿好不好!双休日能休息了吗?可你见过你家电视休息的吗?你见过你家报纸开天窗的吗?

  解决方法:暂无,除非大家不看新闻。

  找个婆家难

  阅人无数眼光高,女记者难嫁

  女记者这个群体中,很多人都“剩”下了。为什么?因为见的人和事太多。找问题是女记者的职业病,见到你的第一个反应是找问题,绝对不会是找你的优点。尤其是社会新闻的女记者,言语、思想都比较犀利,时刻保持敏锐,会一直追问事情真相,这在日常生活中谁能受得了?如果你甩了女记者,女记者会提前一天甩了你。就像陈若兮潇洒地对前男友说,“爱就好好在一起,不爱就好好离开。”

  解决方法:做记者前先把老公找好,不然……就等着剩下。

  身体健康难

  长期应激压力,严重会患肿瘤

  记者普遍会得这几种疾病:焦虑症、强迫症、颈椎病、腰椎病、鼠标手、胃溃疡、甚至……肿瘤!

  这些都是上述种种状况造成的最终结果——身体严重亚健康。此外,坐得久了,会致不孕,内分泌紊乱也会致不孕。女记者既要赚工分得好稿,保住饭碗和爱情,还得传宗接代。我不得不喊一声“女记者太伟大了!”

  解决方法:保健专家指出,记者,尤其是女记者,首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不要过于激动,“吃饭不规律的,可以备些干粮,尽量保证到点能吃点东西。”不过专家也表示,这些都只能是对身体的被动协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终极解决办法就是——除非你不做记者。

  生活比剧情精彩

  我们,抗压抗打击能力NO.1

  记者,这个在过去人们眼中神秘,甚至神圣的职业,在如今网络时代已变得透明而接地气,无冕之王的桂冠早就被收藏进了历史博物馆里。但是,记者永远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的见证者。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记者,与21世纪80后、90后的记者有话要说。

  用电脑写稿成了幸福的事

  人物:老吴(全名吴晓平),现任南京十八频道《听我韶韶》主持人,1984年进入《南京日报》担任记者

  老吴当记者的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记者写稿用纸和笔,此外还要轮流画版样。“排版工人都是用铅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排,每天要把铅字搬上搬下,几十斤重,手一碰就是一手黑。那时候当记者,真是又累又辛苦。”老吴说。时代发展,给老记者们带来了新的烦恼——不会用电脑,“老记者都是电脑盲,一开始用起来很不适应。但是学会后就觉得太幸福了。”不过,“我们当记者时,交通都还不发达,有一次我到六合采访,先坐轮渡过江,再坐长途车,整整走了一天时间,当地采访一天,写稿字句推敲打磨,发表一篇稿件往往要三四天甚至更长时间。可是现在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了,记者一天发个三四篇稿都是小意思。我们那时一篇稿件能在全国引起轰动,获新闻大奖,可现在的年轻记者写三四年稿子也获不了一个奖。过去我们是献身新闻事业,为百姓办事,现在则更多是侧重经济利益。社会风气的浮躁让记者队伍也变得有些浮躁了,价值取向、职业荣誉感等等都在变化。不过,还有不少坚守自己理想的人,这让我很欣慰。”贺沂沂

  我从骨子里热爱记者事业

  人物:常征,现任南京电视台《直播南京》制片人,1999年进入南京电视台担任记者

  当记者不到一年,常征就被记者同行们封了个称号——铁娘子。因为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烈日当头,只要有新闻发生,二话不说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弱小身影就是常征。那份精神充沛、工作激情,连很多男同行都自叹不如,直到今天,“虽然现在是制片人了,出去的机会少了,但我仍然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前两天南京大暴雨我还去街头采访的。”问铁娘子,她怎么那么能拼。常征说:“我是从骨子里热爱这份事业。”常征是以招工的形式进入电视台当记者的,那时候一没合同,二没待遇,三没条口,跑出一条新闻才能拿一份钱。这在现在的大学生眼里很不靠谱,可常征就是这样起步的,每天跑街(到街上找新闻)、跑急诊室,没日没夜找新闻做新闻。“当了记者后,我就完全顾不上家和孩子了。不过,有时到动物园、海底世界采访时,我都尽可能带上儿子,这也算是记者工作带给我的一点好处吧。”常征说,记者职业让她收获很多,“每当报道一个凡人善举时,都会收获一份感动,是一次灵魂的净化。”贺沂沂

  女体育记者痛并快乐着

  人物:王婕妤,现任《金陵晚报》记者,2005年进入《金陵晚报》担任记者

  女记者在采访赛事时,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懂吗?”可事实上,女记者的专业程度不比男记者低。在我接触的不少同行中,女记者的技战术分析、女记者的采访获取信息的能力、女记者的写稿缜密程度,胜过男记者的大有人在。在报道中,李响做出了米卢的专访,贾岩峰做出了李玮峰的专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质疑与绯闻。女体育记者不怕采访艰辛,不怕条件艰苦,最怕的是深夜接到骚扰电话,出差酒店有陌生人敲门,采访途中被人抢了手机。当年在香河足球基地的采访,一个镇上几乎没有可以入住的宾馆,唯一一个正规宾馆,晚上没有热水无法洗澡不说,连门都无法上锁,最终只能用写字台抵着大门晚间才能安睡。但是,尽管有诸多委屈和苦楚,女体育记者依旧坚守,为的只是见证一场比赛,一个会留下来的历史时刻。王婕妤

  90后冲着女记者的气质加盟

  人物:“徐总”(化名,本人表示在前辈面前要低调),现代快报记者,2011年毕业后进入报社

  90后年轻女记者神马样?意气风发外形靓丽明艳照人?记者致电“徐总”时,她像连珠炮一样:“喂,干吗?快讲,我在忙。”说起“徐总”这个名号,她无奈地说:“最近被嘌死唠,朋友们一个个的都是徐总你好、徐总你忙、徐总还未下班?徐总都上班啦!……”总之,她的状态就是一个字,“忙”!“虽然辛苦,但“徐总”依然坚持,为的不是高工资和好名声,“是一种气质。不知道你还看最近HBO的《新闻编辑室》的,里面的女一号就是我心中女记者应该有的样子:果断、坚决、独立、博学。平时可爱妩媚,但是一进入到工作就无比投入、紧张。” 陆一夫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