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法医疗“杂志”闹市发放内容低俗 还要骗多久?

2012年07月12日 08:2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把医疗广告做成杂志的模样,骗人不说,还有不少低俗的内容,真该管管了!”提起几个月来在街上收到的十多本医疗“杂志”,家住北京清河小营的郭女士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医疗“杂志”,封面色彩艳丽,用“现代生活”、“时尚健康”等作刊名,封面推荐的多是《张柏芝谢霆锋5年婚姻触礁》、《90后雷人同居协议》一类的生活、情感类文章。郭女士说:“乍看起来,还以为是时尚杂志,翻开一看,主要是为了介绍医院的诊疗项目和优惠活动,别的文章、图片都是幌子。”她说,现在如果看到有人发“杂志”,自己就会远远地躲开。

  医疗“杂志”:闹市发放 内容低俗

  郭女士收到的这些免费“杂志”,大多是清河附近几家民营医院的宣传品,其中,涉及北京清营门诊部的就有四册,从三月到六月每月一期,只见各期的封底上分别写着:“浓情三月,爱洒人间,‘健康三八’推广月”,“惠民健康大普查,优惠活动日期截至4月20日”,“健康红五月,情暖劳动者,关爱劳动者健康在行动”……

  “估计七月还会有呢。”面对已做成系列的免费“杂志”,郭女士显得有些无奈。

  除了显性广告,“杂志”中的隐性广告也不鲜见。像《惊!老公“绑”着老婆做人流》、《20岁花季少女患宫颈癌》、《偷看妻子日记,我下决心改变自己》,都是讲患者到这家医院进行诊疗的事情,而人流手术、诊疗妇科病、男性病均是其主营业务。为了吸引读者,在这些显性或隐性的广告中间,也夹杂着许多不知来源的情感类文章,一些低俗内容更是成为赚人眼球的噱头。

  根据“杂志”上刊登的地址,记者来到了北京清营门诊部。在这家门诊部的门口,堆放着不少大型绿色塑料编织袋,里面装得满满当当。住在附近小区的赵大爷告诉记者,这些编织袋里装的就是尚未散发的免费“杂志”。赵大爷说:“经常有一辆面包车,把这些袋子往外送。附近的公交车站、地铁站、菜市场、超市都有人发,哪人多就在哪发。有时还硬往你手里塞,躲都躲不掉。”谈起这家医院的患者,赵大爷说:“虽然这个门诊部就在我家门口,我可从没到这瞧病。来瞧病的啊,年轻女孩多。你看这广告上,不都是那些东西吗?”

  在清河小营桥西公交车站,做室内装修的张师傅每天都在这里等生意。他说,在这个车站,有一辆面包车每周会来一两次,卸下两袋子“杂志”就走,然后由专人负责发放。“这种‘杂志’太多了,而且还不光这一家医院,附近的龙城、康爱、京北,几家医院都在做。我常去的肖家河、韩家川、中关村,也都有人发。”

  药品“报刊”:盯准医院周边

  不仅一些民营医院私自发放广告类“报刊”,很多药品广告也以报刊的形式在街头免费发放。

  5月10日中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诊楼外,不少患者和家属坐在花坛边的水泥台上休息,他们身下大多垫着花花绿绿的“报纸”、“杂志”。这些“报刊”的名称不同,版式各异,但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介绍各自经营的抗癌“特效药”。

  一位患者家属给记者看他坐着的一张“报纸”,红色的“人民医讯”四个大字引人注意,特别是“人民”二字用为人熟知的“毛体”写成,异常醒目。报名之下,印有“第106期”、“2.00元/份”等字样,在各版还列出了责任编辑、责任校对、版式设计人员的名单。“报纸”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家级一类抗癌新药安体舒”。

  “您觉得这药能管用吗?”记者问。

  “药倒不一定是假药,但这种宣传方式让人烦。要不,咋会坐在屁股底下?”这位患者家属说。

  虽然有人对此类“报纸”嗤之以鼻,但也有不少人将挽救自己或亲友生命的一线希望寄托在这些“报刊”上。

  在距肿瘤医院不远的潘家园路上,记者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在地上拾起一份别人丢弃的“报纸”,仔细翻看起来。

  “大哥,您捡这‘报纸’干啥?”记者走上前问。

  “我妈病了,想看看这上咋说的。”中年男子说。

  “她得的是什么病?”

  “还没确诊,我们今天早上刚从老家赶过来。”

  “您觉得这‘报纸’可信吗?”

  “唉!不管怎么样,试试再说,病急乱投医呗!你看,上面登的这么多人都治好了。”

  记者拿过他手中的这份《祖国医学报》,其中一则案例称,某患者使用“达仁堂京万红阿魏化痞膏”后,“立竿见影18个小时疼痛消失,名不虚传90天癌王败退”。

  据该院门诊楼的保安介绍,从早到晚,医院大门附近都有人散发类似的医疗“报刊”,有时他们还会混进医院大楼里散发,屡禁不止。

  没有刊号 应属非法

  这些在街头散发的医疗“报刊”合法吗?记者就此咨询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案件督办处处长杨梦东。据杨梦东介绍,正规报刊发行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一种报刊是正规出版物还是非法出版物,可根据其是否具备正规的出版物刊号来判断。如果是医疗机构刊发广告,还应获得省级卫生部门批准。记者在采访中所看到的这些医疗“报刊”,既无出版刊号,也没有卫生部门的批准文号,应该属于非法报刊。

  有些“报刊”自称“内部资料”、“内部赠阅”,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规避责任了?杨梦东说,内部刊物的印制发行应具备由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内部准印号,只能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发行,而且在内部刊物中不允许出现广告。由此看来,即使自称“内部刊物”,亦应视为非法报刊。

  据记者了解,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有类似的非法医疗广告报刊在街头横行,不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还有可能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是谁在制作、发行非法医疗广告报刊?面对泛滥的非法医疗报刊,有关部门应该如何治理?我们将持续关注。

  图为相关行政部门正在查抄非法医疗报刊。(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杜 羽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