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尔基倡导创办杂志《各民族友谊》无处安身

2012年07月13日 16:23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参与互动(0)

  ■特约撰稿薛冉冉报道

  2012年的7月对俄罗斯文坛,对《各民族友谊》杂志主编亚历山大·埃巴诺伊泽来说,似乎显得比往年更惹人焦躁。《各民族友谊》三个月前接到各作家协会国际共同体的最后通牒,限该杂志工作人员7月3日前搬离现办公地点。至于期刊的去处,没有任何部门过问。

  1939年,在高尔基的倡导下创办了《各民族友谊》杂志,旨在译介苏联多民族文艺作品,它在苏俄文学史上有着传奇过去,至今仍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正是这份期刊刊登了特里丰诺夫、田德里亚科夫、雷巴科夫、吉列耶夫、巴克兰诺夫、艾特玛托夫等重要文学创作者的作品;也正是这份期刊创造了苏俄期刊发行量的神话:1980年代,发行量达150万份之多。然而今天,它却几近无处安身。

  各作家协会国际共同体之所以有此权力是因为它作为苏联作协的合法继承者,拥有着对“罗斯托夫之家”等作家公寓和办公楼的支配权,其于2004年已将《各民族友谊》排挤至“罗斯托夫之家”的53平米的阁楼里,而腾出场地出租给一家餐馆。今年则以修复大楼的名义,让其无限期地离开这栋建筑。《各民族友谊》主编亚历山大·埃巴诺伊泽坚定而又愤懑地说:“今天俄罗斯保持与近邻文学和精神联系的唯一渠道仅剩下《各民族友谊》杂志了……这是20年里仅剩的一根维系之绳了。这是借助俄语而进行的后苏联文化交流平台。”有着同样疑惑的还有俄罗斯各大媒体如《共青团真理报》、《俄罗斯报》,“俄罗斯第一频道”、“文化频道”等。俄罗斯文坛数千名作家、文艺工作者如叶夫图申科等老一辈作家及普里列平、先钦等文坛新锐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作家、作协组织,也纷纷以书信、到访、发表声明等方式关注、援助和支持该期刊。

  7月2日,媒体和文化人聚集到《各民族友谊》办公楼下,使得各作家协会国际共同体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暂且让杂志原地不动。此外,据悉,7月5日,“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曾向媒体公布,将帮助《各民族友谊》。

  与其说7月是对《各民族友谊》的考验,毋宁说这是俄罗斯其他大型文艺期刊也同样面临的焦虑,这已不仅是安身之地的问题,更是传统期刊如何走出困境、生存并发展下去的探寻。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