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揭部分文学奖评选荒唐:人情因素影响很大

2012年07月16日 15:1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文学报》的《新批评》版面日前刊文批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谭旭东的《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严重抄袭,谭旭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承认书中个人简历有夸大,但不承认抄袭,表示只是引用:“在法律上,我肯定是站得住脚的,它即便说我引用过度,那也只能说我谭旭东是平庸之辈,作品是一个平庸之作,只要我注明了出处,就不算抄袭。”他的回应恰恰让网友们抓到了把柄,如果只是一篇平庸之作,是如何经过了层层把关获得鲁迅文学奖的?

  得奖作品水平低下

  评论家刘绪源表示,谭旭东的这篇文章不能算抄袭,但学术质量低下,缺乏作者的观点,拼凑成书,显示作者缺乏学术训练。《新京报》邀请儿童文学研究者、南开大学文学博士黄晓丹对谭旭东作品进行了文本分析。黄晓丹详细阅读谭著的前三章后(占全书总量60%),将书中所有引用文字(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标注为蓝色,据目测有70%以上的面积是蓝色的。黄晓丹指出,谭旭东文章中论点的来源分为三类:将原著的分论点抄袭为本文的分论点、得出比引文更低层次的结论以及得出不需要研究就可以获得的结论。平庸之作原不至于引来网友的口诛笔伐,但平庸而能获得鲁迅文学奖,就让人有点好奇了。

  评选方式不尽合理

  刘绪源问道:“如此的拼凑之作,为什么能得奖?组合评委的事后回忆,一是当时读作品极累,一是有十来部作品相持不下,一是有意扶持一下儿童文学理论……用心当然是好的,但在遇到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和相对陌生的作品时,为什么不能暂不作决定,搞一个‘特小样本’的调查呢?”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评论家告诉记者,他曾经听鲁迅文学奖的评委抱怨过,评选过程到了最后,“看作品看得要呕吐”,因为参选作品的量实在太大。另外有人提醒记者注意,在这次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中,并没有儿童文学理论方面的专家。

  有些评奖堪称荒唐

  刘绪源告诉记者,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虽然有不严密之处,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中国作协肯定是会提供足够时间给评委们读作品的。目前文学奖很多,有的评选中问题更加严重。与评委熟不熟,印象好坏很关键,背后搞关系,打招呼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说,自己担任过很多文学奖项的评委,“心里很凉”。让程永新心寒的原因是评选正变得越来越无趣,有些奖项的评选甚至可以说是荒唐,“只能保证自己认真读作品,对作品有艺术了解。有的评委根本没精力读那么多东西,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就可以来评了,这种风气不好。”程永新也表示,人情在评选中的影响很大。

  商业利益裹挟结果

  文学奖虽然社会关注度日益降低,但获奖者往往可以获得奖金、名气甚至地方上的奖励,因此也导致了不少暗箱操作,用钱买奖并不鲜见。有一位参加过多次文学奖项评选的文学界人士告诉记者,搞定所有的评委以保证被选上是不太可能的,但如果看谁不顺眼,联合几个评委,多提负面意见把他的作品挤掉,这种现象是有的。更有人告诉记者,有的文学奖项为了能拉到某些地方的赞助,甚至一开始就明确告诉评委,来自该地方的作家一定要得奖。

  程永新说,有人提议《收获》搞文学奖,但他们不同意,“现在文学奖太多了,对读者毫无影响力,对文学发展没有好处,甚至已经损害了文学的发展。”刘绪源也表示,如今文学奖的数量越来越多,获奖作品数量越来越多,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是,奖金越弄越高,以钱多来扩大奖项的影响。他认为,要改变现在文学奖项缺乏公信力的状况,首先要减少评奖的数量,控制获奖作品数量,不以奖金多少来衡量,此外,文学奖的个性很重要,从艺术质量角度来评选的,就不要考虑商业上是否成功。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