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9岁抗战老兵庆祝生日 忆当年负伤仍坚持作战

2012年07月16日 16:55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看着点燃蜡烛的生日蛋糕,老人很高兴。

老人腿上还留有弹片。

广西新闻网记者 赵劲松

  7月14日下午,在容县容州镇大榄村高坪屯的一座农家院子里,30多人围着一位老人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老人叫甘瑞彝,是一名抗战老兵,在滇西战役狙击日寇时负伤,至今仍有两块弹片留在右腿。当天是老人99岁(虚岁)的生日,“援助广西抗战老兵志愿者行动”(以下简称“援助老兵”)的8名志愿者,特地从南宁、梧州、玉林等地赶到容县,为老人祝寿。

  敬老兵:志愿者为他祝寿

  网友小梁是“援助老兵”玉林地区的负责人。此前,她和多名志愿者寻找到了多位在玉林生活的抗战老兵。“这些老兵的晚年生活很孤独,战争使得他们中不少人妻离子散,很多人独居在偏僻的小乡村”。

  今年1月,小梁从网上获悉,容县有一名叫甘瑞彝的抗战老兵,但具体的地点难以确定。此后,她和其他志愿者多方查询,最终得知老人住在容州镇大榄村。“我们找了几个月,直到前几天才找到他。”小梁说,很多老兵默默无闻,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志愿者的寻访工作困难重重。7月8日,她和两名志愿者一路询问,找了一天才找到老人的家。此时,离老人99岁生日还有6天。

  随后,小梁在网上发帖,招募网友到容县给老人庆祝生日,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响应。为了能亲自见到这名抗战老兵,一名梧州网友连夜搭火车赶到玉林。14日上午,8名志愿者和网友带着慰问品、生日蛋糕等来到老人家。

  虽然已是99岁高龄,但老人精神矍铄,看到志愿者的到来,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志愿者将一枚由民间组织制作的纪念章挂在他的胸前,他伸手仔细抚摸了好久,并把外套掀开,向来贺寿的亲友展示。志愿者将一块慈善机构制作的、印着“抗战英雄 民族脊梁”的牌匾发给他,他抑制了许久的情绪终于爆发,激动得热泪盈眶。

  忆当年:负伤坚持作战数小时

  志愿者将一本讲述抗战的书递到老人面前,看着一幅幅战场的照片,他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比划起来,声音突然高了许多,眼里闪着泪光,表情严肃地向大家回忆当年炮火纷飞的惨烈情景。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23岁的甘瑞彝看到日寇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立下报国决心,从容县只身前往武汉参军。幸运的是,他被推荐到黄埔军校学习。1940年7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预二师,授予少尉军衔。想到马上可以上战场打鬼子,他激动地写下一首诗表露心迹:“国难当头赴战场,东洋鬼子太嚣张。同胞四亿燃仇火,定可烧他半死伤。”1942年1月,预二师被编入中国远征军,隶属于第十一集团军第六军,奔赴云南参加滇西战役。

  在老人的记忆中,他参加过的无数次战役中,云南雪山关林家坡的那场战役最为惨烈。

  “那次战役打了三天三夜,我们打退了鬼子的12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老人说,1943年9月29日,日寇以数倍兵力进攻他们的阵地,他是迫击炮营的一名连长,在步兵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当时,日寇的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投弹,他们将迫击炮拉进掩体,等敌机飞走后再拉出来发动进攻,打得异常艰苦。在激烈的战斗中,一枚炸弹落在他的前方,弹片击中他,全身多处受伤,右腿骨折,鲜血直流。虽然无法站立,他仍然坚持指挥作战,帮助弹药手装填炮弹。几个小时后,师长陈明仁发现了他的伤情,便命令士兵将他抬下战场。

  即使是在野战医院病床上养伤,甘瑞彝的心仍在战场上,他写下一首诗《林家坡大战》,抒发不能上战场杀敌的遗憾和向往和平的愿望:“马革裹尸无所憾,青山埋骨又何悲。男儿报国光荣事,期盼和平卸战衣。”

  1944年春,甘瑞彝伤愈出院,由于弹片无法取出,无法继续在战斗部队,他被调到黄埔军校桂林第六分校任少校战术教官。同年9月,在桂柳会战中,他又跟随时任九十三军军长的甘丽初,任司令部参谋,对抗冈村宁次率领的日寇。

  “现在还有两块弹片留在右小腿里取不出来,你摸摸看。”老人说着卷起裤管,露出已经萎缩的小腿,上面的一道弹痕清晰可见。

  享平淡:心胸豁达远烦悲

  “我从未向同胞开过一枪,我打的全是日本鬼子,这是我一生中问心无愧的一件事。”老人说,他当初投笔从戎的初衷是驱除日寇,内战爆发后,他心生厌倦,听从了父亲的意见,解甲回乡务农。

  1951年,甘瑞彝回到容县家乡,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清贫的日子里,他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位从台湾回乡的同村兄弟,给他带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要转折。1958年,他被判刑15年,直到60岁才被平反放出监狱。

  15年的监狱生涯,让甘瑞彝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因为他的入狱,两个女儿远嫁他乡,不敢回家;出狱后的第二年,妻子在清贫中撒手人寰;留在右腿里的弹片,时常让他痛得难以入眠。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把他的精神打垮。“打仗时那么艰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这点苦算什么?”于是,他又开始了乡野生活,过着清贫的日子。劳作之余,他很爱看书,还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他的几本笔记本里,记录着他对哲学、四书五经、时事政治等学习的心得体会。

  1983年,61岁的妹妹看着哥哥生活孤独,就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一晃30年过去了,妹妹和家里的后辈们,依然悉心照顾着近百岁的他。近年,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志愿者团体也对他关照有加,一个月发放的各种补贴有300多元。  

  “跟那些死去的战友相比,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幸福了。”老人说,自己的抗战经历能得到认可,是他最欣慰的事情,他很享受如今这种平淡的生活。一首在他92岁时所写的《九十初度》,或许道出了他的心声:“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岁如今亦可期。淡饭粗茶勤运动,心胸豁达远烦悲。”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