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古玩店售“齐家玉” 实为加工商用新玉制成

2012年07月17日 13:3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北京等地古玩店销售的“齐家玉”价格不菲,吸引了众多收藏者的目光。事实上,所谓的“齐家玉”并非古玉,而是甘肃武山加工商用新玉做旧制成的。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曝光。

  消费者:350万买了一千多件“齐家玉”

  东北的张先生收藏古玩已经二三十年。去年4月起,他先后投入350多万元,从超宝斋等古玩店购买了玉璧、玉刀、玉璋、玉琮等一千多件“齐家玉”。卖家告诉他,“齐家玉”制造的时代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器时代的早期,距今大约有4000年。张先生查阅资料后得知,上世纪2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最早在甘肃齐家坪发现了齐家文化遗址,考古挖掘除陶器外,也出土了零星玉器。建国后,有关部门虽然组织过几次挖掘,但出土的齐家玉数量有限。

  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张先生对大批的齐家玉真伪画上大大的问号。购买了一个1米高的玉琮后,张先生头脑终于冷静下来,“齐家文化的先民们有这样的加工能力吗”?最让他起疑的是,一件藏品的后面竟然有一个简化的“龙”字。

  专家:出土的齐家玉总共才有千件

  为了弄清楚“齐家玉”背后内幕,央视记者前往甘肃调查。甘肃省定西市众甫博物馆收藏着数量最多的齐家玉。与张先生家中的不同,馆内收藏的齐家玉大多造型简单,样式古朴,玉面上见不到任何饰纹。博物馆馆长刘岐江表示,齐家玉就是比较简单,造型古朴,大器型相当少。记者进一步调查得知,建国后,考古部门先后对五处齐家文化遗址挖掘,出土的齐家玉器数量十分有限,总共也就在千件左右。

  卖家:“藏品出土时我在现场”

  据张先生介绍,他的藏品大部分是从北京一家名为超宝斋的古玩店购买的。店主马建超介绍,他是中华工商联古玩商会理事、古玉研究会副会长以及甘肃收藏协会理事。古玉协会很多齐家玉的资料都是他提供的。此外他还表示,店里出售的藏品基本都是在他家乡出土的。挖掘时,年纪还小的他就在现场。

  加工商:新玉做旧已成公开秘密

  专家介绍,市场上不少所谓的“齐家玉”并非古玉,而是甘肃、浙江、安徽等地加工的,其中甘肃武山县是其中重要的加工集散地。央视记者调查时发现,距离武山县城不远的洛门镇有多家古玩玉器店,主业是加工玉器。当地不少经营者告诉记者,北京等地古玩市场上销售的“齐家玉”,很多是这里加工的。一位玉器加工商指认,超宝斋古玩店店主马建超,曾经从他们那里购买了玉器,并当成所谓的“齐家玉”销售,这样的情况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

  为了让新加工出来的玉器更像古玉,当地加工商有不少秘诀,比如浸泡高锰酸钾药水,把玉器颜色做旧。再就是把煮熟的马铃薯碾碎,利用淀粉本身的黏性滚上泥土,粘在玉石的表面,造成出土的假象。

  文物专家:“文物”鉴定缺乏标准和权威机构

  专家表示,目前在收藏界,“文物”鉴定行业缺乏标准和权威的鉴定机构。“目前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鉴定体系,没有一个合格的鉴定队伍,也更没有完整的鉴定标准,所以屡见不鲜地出现赝品”,文化学者吴树说。对此,专家建议,古玩市场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市场规则的制定,对于专门制售假冒古玩产品的商家,应该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晨报记者张璐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