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鲍鲸鲸写剧本全凭想象力 写完一集先让妈妈看

2012年07月17日 15:4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那么最后的胜利只能说勉强的收支平衡。”

  25岁,在很多人还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的时候,鲍鲸鲸已经开始为《浮沉》这部小说操刀改编了。鲍鲸鲸说,她想给年轻人写出一个队友,于是有了《浮沉》中凭着一股呆傻气勇往直前的乔莉。她知道自己阅历不够,但又对周围充满好奇,于是有了王贵林和于志德这两个距离她生活很远的人物。这个看起来又呆又萌的女孩在《浮沉》中表达了她对生活有些幼稚但不失真诚的想法,“我想的比我看起来要更多一点”,这是《浮沉》北京发布会后的群访时鲍鲸鲸对自己的形容。

  不过,采访鲍鲸鲸其实并不容易。虽然凭着《失恋33天》和《浮沉》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锐编剧,也因为导演滕华涛等人的厚爱跟着剧组做过不少宣传,但这个宅女还是更愿意用邮件跟别人沟通——除了会写剧本,这一点实在是跟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害羞姑娘没什么差别。《浮沉》播出过半,采访提纲就发了过去,却直到全剧播完才收到带着独特鲍式睿智冷幽默的回复和一条致歉短信——赶新剧本实在是太忙了。

  大学毕业宅在家

  创作全凭想象力

  记者:从《失恋33天》的爱情小清新到《浮沉》涉及国企改革的大格局,感觉你一下跨度很大,当初自己有过犹豫和质疑吗?

  鲍鲸鲸:我有过犹豫,但因为是滕华涛导演找的我,所以犹豫了没多久。《浮沉》的原著格局就很大,不是我平时接触的生活,但是导演既然对我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信任,那我也应该信自己一次。写完《浮沉》的剧本之后,我对很多事儿的看法,好像稍微不一样了一点儿。我也说不出来是哪儿不一样,但我真的特别感谢导演,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去接触一个我平时接触不到的世界。

  记者:《浮沉》人物众多,线索复杂。现在常说一句话“得大妈者得天下”,你考虑过在故事上怎么吸引中年观众吗?

  鲍鲸鲸:我写完一集剧本,会给我妈看一下,里面的事儿她不见得全懂,但我还是希望每一集里能有点事是她感兴趣的。但我和滕导在做剧本时也清楚,这部戏的主力观众可能不是我妈这样的人。

  记者:你大学毕业后几乎是“零职场经验”,直接就宅在家里进行创作,很多人也好奇一个小姑娘如何描绘职场的人生百态。滕导说不需要编剧有人生体验,只要想象力足够就行,你是如何发挥想象力的呢?之前在外企实习起到的作用大吗?

  鲍鲸鲸:有作用,原著也好,实习也好,都吸收到了很多东西。我特别感谢导演能替我回应“没有经验”的质疑。在一开始写剧本之前,导演就告诉我,我不是要你来写一个职场的故事,而是写人的故事。这让我比较放松一点,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宅女也好,职场白领也好,家庭主妇也好,这些身份都是他们的社会属性,而在这些社会属性之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体系,这些是可以去想象的。

  记者:你说过写《浮沉》剧本过程中“国企改制”是最大的挑战,最初你对这段历史概念很模糊,那现在你觉得“国企改制”对当下的影响如何呢?

  鲍鲸鲸:国企改制是一次体制的大变革,它的影响很难用一句话去总结,也无法定性,既救活了一些东西,但同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阵痛。这种改变的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大到时代,小到一个家庭。年轻人毕业后的选择,大城市的房价,求职,对于梦想的追求方式,其实都受到了这次大变革的影响。这个过程对我和导演来说,都很感兴趣。我们还是想写人的故事,而人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的小零件,它会组成历史。国企改制里,吸引我的就是人的故事,每个人都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当时他们都战斗过。

  如果滕导没找我写《浮沉》

  我可能每天还是傻吃傻喝

  记者:毕竟作为1987年出生的编剧,人生阅历不够是短板,你也说过,弥补“阅人不够”的方法就是把家里的亲朋好友都拉来当素材,包括王贵林身上也有你爸爸的影子。怎么从他们身上取材的呢?

  鲍鲸鲸:对,阅历不够确实是我现在的问题。但我还是想在每个年龄段,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和最想写的故事。“阅人不够”可以让我更主动地去接触周围的世界和人,去听不一样的声音,甚至短暂的体验一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这个过程很美好。如果一直写我自己生活的世界,我想我总有语塞的一天。也许现在写出来的剧本有很多问题,不够深刻,但我还是努力了,如果滕导没找我写这个剧本,我可能每天就傻吃傻喝的,不会去思考很严肃的问题。因为我本身确实不具备认真活着的觉悟。

  记者:有些观众觉得乔莉这个人物并不是很可爱,作为一个销售,她的主动性也不够,似乎总是说的比做的好,工作中好像没干什么具体事儿,除了在谈恋爱,你当初怎么考虑这个人物的?

  鲍鲸鲸:现在通篇看下来,好像是有这个问题,但一开始和导演商量时,我们都想把乔莉写成一个没有任何心机的人,心直口快,想说什么说什么,她就是一个新人,对职场和社会都会有自己不切实际的想象,然后她会经历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我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个刚刚入世的年轻人,会经历什么样的挫折和历练,她又是如何应对的。每个刚进入社会的新人,可以从乔莉的经历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多一些勇气。而在职场里呆了很久的人,也许已经身经百战,也具备了相应的经验,但走的累了的时候,可以回头看看,看看当初那个像乔莉一样茫然但单纯的自己。

  记者:你相信乔莉这种“菜鸟”能展翅高飞吗?

  鲍鲸鲸:我相信每个像“乔莉”这种有自己善恶观、价值观的人,都会活得很清透。我不懂展翅高飞是什么概念,只是觉得,人生这么长,某个阶段的成功和胜利,都不算是整个人生的既成事实。如果放弃了很多本该坚持的东西,那么最后的胜利只能说勉强的收支平衡。我挺喜欢虽败犹荣这四个字的,如果是在现实世界里,乔莉可能会是一个虽败犹荣的人。

  记者:从剧情看,实际上陆帆和车雅尼,他们可能在现实中才属于那种能混得好的销售,他们的销售理念其实对他们所在的公司来说才是正确的。但最后他们都没什么好结果,反而是乔莉升到了总监,这个是出于什么考虑?会不会太童话太美好了,有一些观众评论说这个可能对真正的销售来说会是一个误导?

  鲍鲸鲸:也许对销售行业会有误导。但我觉得对所有乔莉这个年纪,和乔莉一样在坚持着一些什么,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提前透支的人来说,它其实是正确的。我们就是希望给这些人,写出一个队友。

  从小读书就很杂

  自称个性挺■的

  记者:你怎么看待于志德和他的婚外情。

  鲍鲸鲸:于志德是剧本里离我生活最远的一个人物。我觉得他很可悲,因为他追求的东西,是他当初自己亲手放弃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只存在可以挽回的事和不可挽回的事,而他想挽回的,恰恰是人的感情,段芹曾经对他的信任。这个是永远不可能挽回的,而他丧心病狂地去往回走,想重新回到过去。这个过程很可悲。

  记者:你说过不希望把乔莉和王贵林的感情弄得有点“脏”,这种萝莉和大叔的情感,你当初怎么设计得能让观众接受这种有年龄鸿沟的爱恋呢?

  鲍鲸鲸:我觉得一男一女,只要价值观相同,两个人都是单身,不存在年龄之间的问题。

  记者:很多人都说你是一个“杂家”,可能因为你看的书和杂志都特别杂,像《心电图速成指南》都看得饶有兴致,能说说自己平时的阅读习惯吗?

  鲍鲸鲸:就是看的挺杂的。手边上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了。可能跟我小时候有关系。那时候家门口有个小书店,书店特小,什么书都卖。我姥爷觉得我喜欢看书这事儿挺好的,就每个月跟那个书店订几百块钱的书送我们家来。每个月送的书都挺怪的,又有《笑话大王》又有《养花一百问》,反正五花八门,但也都乖乖的看了。所以到现在,虽然自己有偏好的作家和书,像戴维洛奇和劳伦斯布洛克之类的,但对其他书,也都会抱着尊敬的心情好好地看完。最近在看《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记者:对于和你的合作,滕华涛导演曾经形容为“我们的默契属于我说上半句,她便能理解我要的那种感觉,这种合作很难得”,你觉得自己为何能跟他达到这种没有代沟的默契?怎么评价他?

  鲍鲸鲸:滕导对我来说,有点儿像船长一样的感觉。他会保证航行方向的正确,也会保护我们船上的每一个人。每次和导演聊剧本,都是剧本聊个二三十分钟,之后的时间都是花在聊八卦和吃吃喝喝上面了。这种默契首先建立在,滕导是一个可以用半句话表达清楚的人,所以我才能不用他说下半句。他就是有这种能力。因为平时的我,是别人跟我说三十句,我大概能明白十五句就不错了的那么一个领悟力低下的人。

  记者:在跟随剧组出席宣传活动时,你说揣着50块钱就出门了,一路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吃吃喝喝,特别高兴,回来兜里还剩二十。怎么形容自己的性格,好像有点像乔莉,是个永远无所畏惧的“女战士”?

  鲍鲸鲸:其实真不是。是宣传的时候,人家管吃管住,而且吃得也特好,酒店里也给备着水果零食,晚上导演还带着我们出去吃夜宵,我实在是想不出来这钱要花在哪儿了。而且因为我在剧组里年纪比较小,宣传的时候,像白百何白姐,就跟姐姐似的,一路上都特别照顾我,其他人也都对我特别好,一起吃吃喝喝跟春游似的。我性格不像乔莉,宣传的时候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鲍鲸鲸,把背挺直喽,瞧你窝囊的。”

  自言家里没有艺术气息

  喜欢和老爸一起“憋坏”

  记者:去年你凭借《失恋33天》出名,你爸妈甚至都不知道你当了编剧,还一下和电影一起成为一匹备受关注的“黑马”,从小对荣誉的感觉一直很淡吗?平时和爸爸妈妈是否会交流艺术和工作上的事情。

  鲍鲸鲸:以前确实没得过什么荣誉,得过的最大的一次奖,也就是社区举办的抽陀螺比赛,拿第二名。《失恋33天》之后,以为会不一样,但现在看来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大家还是该挤对我挤对我,该嘲笑我嘲笑我,我爸我妈都一样。我爸是军人,我妈是家庭主妇,都不太懂艺术,我和他们看电影,一般都是我爸先睡着,然后是我,我妈往往是能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但她也只能记住电影里哪道菜看起来特好吃,她回头就去试着做。我们这个家庭,真是毫无艺术气息的家庭。

  记者:看你微博上,在母亲节的时候,你特意拉了一车月季花种在院子里,当做给妈妈的礼物,感觉你好像是个特别天马行空的小孩,是不是总喜欢想一些另类的小主意?

  鲍鲸鲸: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闲的。我妈是相对正常的一个人,一个恪尽职守的家庭主妇孩子妈,但我和我爸都是比较奇怪的人,经常憋着憋着就憋出一坏主意,然后就折腾起来了,经常弄出一些奇形怪状的实验品,最后只有我们收拾残局。所以母亲节的时候,我和我爸商量,为了感谢她的隐忍和付出,我们就送她一些稍微正常一点、美好一点的东西吧,所以我去买了一堆月季花,我爸给种在院子里。但我妈看到以后表示:“……为什么要送我一片白花……”

  记者:你好像很喜欢旅行,并且去的地方在外人看来比较“非主流”,比如去南极(如主图)、阿根廷等地,这种走走能给自己增加哪方面的能量。

  鲍鲸鲸:也没觉得能增加自己什么能量,就是有时候在正常的生活里呆久了,会觉得身边朋友也好、父母也好,随叫随到好像是特别正常的一件事儿。所以就特别需要把自己丢到一个人生地不熟、叫天天不应的完全孤独的地方,那样才能体会到自己离开他们真是不行,这样回来以后,就会更珍惜他们给我的东西,哪怕是一句接一句的挤对。这是我旅行的意义。

  记者:你的粉丝对你的一句话概括是“内心犀利妹,外表天然呆”,你觉得准确吗?

  鲍鲸鲸:我确实长得有点儿呆,有时候刷牙看镜子里的自己,都会觉得这人实在呆的够可以的。我也很想拥有犀利的眼神,但每次努力这么做的时候,朋友都会说:“你对眼儿了鲍鲸鲸”……实在没办法。

  本报记者 王雯淼

 小清新的趾高气扬

  《浮沉》是一部野心很大的电视剧。在电视机里每天晚上都在上演各种家长里短和钩心斗角的时候,《浮沉》却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三线城市,一个濒临倒闭的国企和一群坚守着理想和道德底线的人。《浮沉》试图通过一个改编的七零八落的故事把外企白领的艰辛、国企改制的困顿、外地人在大城市的漂泊,甚至人性的欲望和堕落都展现出来。编剧鲍鲸鲸说,滕华涛导演用这部《浮沉》把她在通向小清新的路上拦了一道。但实际上,这部收视率有些不尽如人意的电视剧仍然处处洋溢着小清新的气质,尽管它野心很大。

  《浮沉》的小清新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白百何饰演的乔莉,穿着职业套装却摆着一脸懵懂无知,搁在真实的职场里,早就是个被人拍死过无数次的炮灰了。但在电视剧里,尽管她看起来除了够无知无畏外没有任何优点,却在各种贵人的相助下一路有惊无险过关斩将。在晶通的单子里,屡次拖后腿,因为恋爱就转移了立场阵线的乔莉早就应该被开除出局,但她最后仍然是那个签单的人。这种设定,刚入职场的新人菜鸟们如果有时间看电视的话一定会拍手称快,觉得小清新终于扬眉吐气了。

  在《浮沉》的逻辑里,乔莉和王贵林无疑是两个必须被歌颂赞扬的人。他们对生活怀着赤子之心,对人性抱有憧憬,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们相信只要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当然,他们最大的自信是对自己,他们坚信在他们强大的道德感面前,任何自私狭隘都应该被唾弃,即便那种自私狭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工作的专业。《浮沉》中的乔莉可以随时批评教育她的上司,哪怕她在工作中一事无成;王贵林也当然可以被塑造成力挽狂澜的英雄,哪怕之前的烂摊子其实完全是他自相矛盾的逻辑和原则造成的。

  《浮沉》最大的问题在于,编导们太相信他们可以凭借道德感和自己设定的世界观去感动观众。然而当创作者被自己的道德感感动的时候,他们却忽视了观众最想看、最需要看,同时也是最能让他们投入这个电视剧进而从中找到感动的,应该是故事本身。《浮沉》杂糅了职场、情感、商战等众多元素,人物多线索杂,然而其中基本上没有哪个人物、哪条线索是完整而且不自相矛盾的。

  《浮沉》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格局却没有足够的货真价实的材料去填充。30集篇幅的电视剧除了即使删掉也没什么影响的前两集外,后面基本就只有晶通的订单这么一件事,偏偏这件事还讲的虎头蛇尾。为什么7个亿的改制资金最后都投到了软件上,为什么一个软件就可以决定一个厂的命运,为什么王贵林明明发现了于志德的问题却仍然把他牵肠挂肚的厂子都交给他,为什么天天怕出事的副市长却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女婿?这些观众看戏时最关心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浮沉》的台词确实写得好,尤其是乔莉和王贵林的慷慨激昂,任谁听了都会忍不住澎湃热血,然后唏嘘一下“那些年我也曾相信世界会更好”或者“年轻时我也曾傻得让自己热泪盈眶”。然而热血不是感动,热血之后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这两个高大全,他们除了演讲和添乱外,到底干了啥?

  在很多国产电视剧还在大洒狗血的当下,《浮沉》想表达出一点理想和情怀,确实不容易。但情怀不是一张敷在脸上立刻就能把自己美化的面膜,缺少真实血肉支撑的《浮沉》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在用“情怀”绑架观众。这样做的好处是,收视率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说一句观众已经看惯狗血了。就像剧中的乔莉实际上是用道德感绑架和蔑视了那些在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一样,《浮沉》就像一个小清新趾高气扬地用道德和情怀塑造出一个自以为更高级的自己。但是情怀这事儿,嘴上说说谁不会呢,真实却残酷的生活一棍子就能把人打得满地找牙。小清新在摆着很萌很天真的表情拯救世界之前,还需要多熏陶点儿人间烟火。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