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约架”事件频发 需要一个“约架胜地”吗

2012年07月19日 08:2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需要一个“约架胜地”吗?

  近来,网络“约架”事件频频发生,仅在本月已经出现至少3起了,即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与川籍记者在朝阳公园“约架”事件之后,连续有导演与酒店总监“约架”(因当事人去了不同公园,没有见面)、网络推手与模特“约架”事件等,在网上引发了许多关注。

  为何网络“约架”的当事人不约而同地把地点选在了朝阳公园门口呢?许多网友戏称朝阳公园成了“约架胜地”,甚至有网友调侃道,“干脆仿古罗马竞技场建个约架主题公园,明确竞技规则,聘请专业裁判,纳入法制轨道!当然,别忘了卖票。”

  不过作为“地主”的朝阳公园管理方却因此不胜苦恼,朝阳公园经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媒体上表示,“网友们频繁发布的‘约架信息’给园方带来了苦恼和压力”,并介绍称“目前朝阳公园随时监控网络信息,发现情况提前增加安保人数,加强巡视次数,在总值班室实时监控南门动态,以确保秩序安全。园方一旦知晓信息,会提前上报派出所”。

  网络争论缘何频频演变成为现实中的暴力事件?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说:“网络并非完全虚拟的,网络矛盾演变为现实中的矛盾也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如何让网络中的矛盾能够在现实中得以正常的解决,而不是仅仅打一架就完。”

  网上矛盾网下解决

  北京晨报:近来网上“约架”事件频发,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夏学銮:网络矛盾演变成现实中的矛盾并不奇怪。网络并非完全是虚拟的,它的虚拟只是技术上的虚拟,一个虚拟的空间、平台,人们通过虚拟方式交流沟通。但是交流的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现实中有名有姓的,交流的话题、事情等也多是现实中发生的,所以,网络上的矛盾冲突,很多时候其实是现实中的矛盾冲突的一种反映。

  北京晨报:那网络中的矛盾为何不能在网络中解决呢?

  夏学銮:这正是网络虚拟的一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网络上的交流是一种虚拟方式的交流,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很难准确而又完整地理解彼此的意图,很多时候,是因为只言片语引起的矛盾,如果能够全面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可能很多矛盾就不存在了,或者可以轻易地化解。所以,如果能够在现实中交流、谈判,面对面地沟通,未必不是解决网络矛盾的一种方式。

  别起哄让打架成真

  北京晨报:网络矛盾变成现实中的暴力事件,不应该是一种值得防范和批评的现象吗?

  夏学銮:暴力事件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毫无疑问。不过还有一种可能,两个人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互相不认识,吵架吵得不可开交,约到现实中解决矛盾,但是真正见面后,我相信真的打起来的应该是少数,不会很多,面对面的时候,人会比网络中更冷静一些,也更易沟通、谈判。所以,我忽然有一种想法,如果能在现实中交流、谈判、沟通,也未必不是解决网络中产生矛盾的一种方式。

  北京晨报:怎么样尽可能地防止现实交流变成真打架呢?

  夏学銮:其实如果只有两个人单独相处,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可能反倒是化解矛盾,一见真人,发现和想象的并不尽相同,打架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可能更大,哈哈一笑,就过去了。最怕的是有人围观起哄,这种情况在网络上常见,现实中也不少。所以,网上网下都不应该提倡围观,更不应该起哄。他人在场的时候,往往容易激化矛盾,本来见面不打了,但有人围观起哄,可能就真打起来了。

  几次“约架”都在朝阳公园门口,使得朝阳公园成为网友口中的“约架胜地”,加上有人真正践约,让朝阳公园管理方压力很大,不但发表声明,还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究竟是什么让同一个公园屡屡成为约架地点,是传播效应,还是朝阳公园本身的原因,抑或是其他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我觉得把它界定为‘约架胜地’不太好,倒是界定为沟通谈判互动的公共场所比较合适。有这么一个可以作为谈判、沟通的地方,其实是好事,不必紧张。我们目前可以提供给公民表达意见、沟通互动的公共空间太少了,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公共空间,我想表达和沟通成为常态,自然不会或者很少会发生极端行为了”。

  摆在桌面上解决也需要地方

  北京晨报:朝阳公园被网友戏称为“约架胜地”,您觉得这个称呼合不合适?

  夏学銮:大家都知道,有矛盾约到一起,进行谈判、交流、沟通,也许矛盾便能得以解决了。所以当朝阳公园成为一个谈判、沟通的地方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心里有气,发泄出来自然就没问题了,反倒是一直憋在心里,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常说“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解决”,但是总得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去摆平呀。朝阳公园成为这么一个地方,我想有网络传播效应的因素,也有朝阳公园本身的环境因素,朝阳公园那个地方,安静、宽敞,而且交通方便,所以屡屡被人们选中。

  北京晨报:那朝阳公园会成为真正的“约架胜地”吗?

  夏学銮:我觉得把它界定为“约架胜地”不太好。虽然即便是在现实中,在世界任何地方,打架这种现象都在所难免,每个人也都有可能和别人打架。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论是道德上还是法律上,暴力都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行为。所以,把它界定为“约架胜地”不合适,可能会给人感觉,去哪里就要打架,反倒起不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所以,把它界定为谈判和互动的公共场所更合适。

  朝阳公园如何释放压力

  北京晨报:频繁的约架事件,虽然真正成行的少,但也让朝阳公园很有压力,并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朝阳公园管理方的行为您怎么看?

  夏学銮:我觉得不必紧张,首先,真正成为事实的不多,真打起来的也是少数。其次,管理方不应该成为被动的应对者,而是应该主动介入进来,把它变成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这样自然打架的事件就会少了。

  北京晨报:怎样做才能减少打架行为,增强沟通效果呢?

  夏学銮:比如说主动提供一些设施,创造交流、谈判的环境和条件,比如说增加一些桌子椅子,多摆放鲜花,准备一些茶具、棋具等,人们一到这里,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聊聊天更舒服,自然就能化解怒气,也不好意思打架了。

  北京晨报:所以您认为减少暴力并不意味着要严防死守?

  夏学銮:人们心里有气,发泄出来比憋着更好,堵不如疏。预防暴力不如化解暴力,如果管理方很紧张,处处盯防,可能人们确实不来这里了,但又去别处了,于解决问题无益。对管理方来说,也没好处,因为长久紧张,可能让所有人都干脆不愿意来这里了,作为一个公园,它的功能也就不存在了。

  需要更多的朝阳公园?

  北京晨报:有人评论称“正因为可以表达自我的公共空间太少,所以才使得这么一个地方迅速成为很多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对此您怎么看?

  夏学銮: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公众表达自我的意见需要空间和场所,即公共空间,一个社会中,必须有足够公众活动的公共空间,不是网络上的虚拟空间,而是现实中的空间,这是网络空间不能替代的。目前,提供给人们进行公共生活、表达意见的空间太少了,所以出现朝阳公园这么一个地方,哪怕其因为“约架”事件而被众人所知,仍有人愿意选择在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北京晨报:这种公共空间应该是什么样的?

  夏学銮:公众活动,应该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和空间,则需要更多的条件才能形成,首先现实中要有这么一些地方和空间,能够容纳公众在其中进行公共活动。技术层面上讲,体育馆、展览馆、公园等都应该是公共活动空间,这是比较大的,小的如社区中的公园,遍布城市的小广场,哪怕是街道一角,都有可能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和平台。目前来说,我们的社区中几乎很少有这样的地方,这个缺失对于公共生活的伤害很大。

  不同意见需要有出口

  北京晨报:这些公共空间和场所的功能是什么?

  夏学銮:一方面,它是人们休闲、娱乐乃至社交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又能够与人交流,三五好友,坐在一起聊聊天固然很好,和几个原本陌生的人交流,认识新朋友也不错。另一方面,它也是公众表达意见的一个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意见,哪怕骂几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骂完了,气出了,也就完了,没有什么不好的结果,甚至因为情绪得以发泄,而不会演变成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当大家都产生一种共识,都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样的地方是做什么用的,有意见,有情绪,或者有压力,也知道去哪里表达、发泄,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对个人来说,情绪得以缓解,意见可以通畅地表达,生活会更加自如和轻松。对于社会来说,人们的情绪有宣泄的地方,就不会积累,以致引发社会问题。

  北京晨报:这样的空间如何规划和管理呢?

  夏学銮:在城市里,规划之初就应该有这样的空间,有大的,也有社区中小的公共场所。在西方,公共活动空间遍布每个角落,人们在社区里,在公园里,甚至在街道上的一角,就能进行公共生活,有一些大的公共空间甚至是世界知名的。我们国家,南方如今也开始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了,相信未来会更多。至于说如何管理?我想管理者应该多创造一些公共活动场所和空间,提供更多的便利,不必因为害怕暴力事件的发生而紧张,因为一旦这样的场所多起来,人们习惯了公共生活,也了解了公共生活的规则,那么暴力事件自然会减少。晨报记者 周怀宗

  网上“约架大事件”

  2011年10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和五岳散人约架,地点为白家庄东里50号的加油站。

  2012年6月30日: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发帖,约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在朝阳公园“谈一谈”。

  2012年7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本名吴丹红)和川籍女记者周燕在朝阳公园约见,并发生冲突。

  2012年7月7日:一山东籍在京网友因对报道不满,试图与某记者在朝阳公园南门约架,但未得到回应。

  2012年7月14日:高姓导演与某酒店销售总监在公园南门约架,但当事人因去了不同的公园没能碰头。

  2012年7月15日:某网络推手与一模特在南门约架,模特未出现,两人至今在对骂。 

  此外,近期连续有网络知名人士效仿“约架”,但多数为网络调侃,真正行动的很少。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