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府回应桃花坞老建筑被拆质疑:前期已充分调查

2012年07月19日 17: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政府回应桃花坞老建筑被拆质疑:前期已充分调查
苏州桃花坞打铁弄4号楠木厅 宋微建 摄

  2012年5月初,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拆迁了部分老建筑,一些设计师和相关专家将拆迁现场的照片发布到微博上,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不少网友在肯定桃花坞综合整治工程对民生问题的充分考虑的同时,也对整治过程中大兴土木拆旧建新的做法产生了质疑。为此记者对该项目做了调查。

  最先在微博上呼吁“救救桃花坞”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宋微建对记者说:“桃花坞是一条东西向的文化街区,文化片区的整治范围更广,当前的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项目忽视了‘片区’的概念,将保护集中到了432处文保和控保范围的文化遗存上,对于可以原址修复的非文保单位拆旧建新,并致百年老建筑的珍贵构件被贩卖。”

  政府回应桃花坞工程质疑

  针对设计师和网友披露的桃花坞历史街区老建筑被拆,苏州市委宣传部表示,“对这些被拆除的房屋,在规划设计前期已作了充分调查和了解,并将它们与文保、控保以及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区分。同时指出,这些建筑确实已经十分破旧,严重不符合文明城市发展中的居民居住条件,几乎没有必需的卫生设施与污水排放设施,必须进行必要的建筑及设施更新。在桃花坞片区概念性规划中,拆除一定量的普通房屋是为了改善居住于此的百姓生活环境。”同时,他们还强调,按照规划要求,应该要保留的房屋,一定会严格保留,绝不让它夷为平地。

  对于网友争议最大的打铁弄4号“清代楠木厅”是否需要被保护一事,苏州市文物局表示,根据现场初步勘查,打铁弄4号为清代民居建筑,是苏州古城风貌的载体,但较为普遍,打铁弄4号建筑是工程动迁过程中的新发现,未列入各级文保、控保、普查新发现及历史建筑名录。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身涛表示,打铁弄4号虽属于动迁范围,但若经专家认定有保留价值,他们一定会在文物局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妥善的保护措施。对此,宋微建指出,根据苏州市城市规划信息网发布的“阊门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北以阊门内下塘、五峰园弄、打铁弄一线为界……”,“工程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北至桃花坞河、东到阊门西街、汤家巷,南至五爱巷、金门城墙,西至外城河”,打铁弄4号位于桃花坞“阊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对保护区内文物古迹本身及其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和苏州关于古建筑保护修缮的有关规定进行保护。”

  而对于桃花坞清代建筑“雕花堂楼”,苏州有关部门表示,因网传图片所含信息较少,特别是周边参考环境的缺失,无从判断定位具体建筑实体。宋微建直言,“雕花堂楼”已经被拆除,如今已无法考证。不过他也说道:“直径40厘米至50厘米的雕花梁表明,那一定不是普通的清代建筑”。

  据悉,桃花坞工程启动区内的拆迁工作已完成96.5%。桃花坞432处被纳入文保和控保的文化遗存安然无恙,不过从网友发布的照片及评论中可以看到,桃花坞核心的西街及阊门下塘附近的其他建筑已经被拆除。

  桃花坞修复要尊重历史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在其1.84平方公里的“地盘”上,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桃花坞因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闻名于世,弘治十六年,34岁的唐伯虎在皋桥之北桃花坞买地筑室,署额“桃花庵”,死后也葬在桃花坞附近。与桃花坞的名字相联系的不仅只有唐伯虎,还有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文征明、冯梦龙、金圣叹、西施等历史名人。桃花坞地区还拥有一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民国建筑,都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近年来,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湮没在杂乱的民居之中。有媒体报道说,“在桃花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建筑基本上都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居民乱搭乱建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损坏古建筑构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综合整治这块昔日由唐寅、文征明等共创吴门画派、引领当时中国绘画艺术潮流的风雅之地,2010年6月苏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院多次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包括苏州市人大、政协、市各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周边居民等。规划完成后,苏州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论证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6位国内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意见,规划设计院根据意见进行了修改并最终定稿。

  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治环境、改善民生、传承文化、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定位和需要,苏州市指挥部成员及规划设计人员,找了许多与桃花坞片区相类似的项目,进行考察学习,例如福州的三坊七巷、成都的宽窄巷以及苏州本地的观前街、平江路等。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借鉴了这些街区的修复、改造理念和经验。

  “希望桃花坞 不要成为一条新街”

  曾经在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工作多年的宋微建表示,桃花坞整治工程启动以来,确实改善了当初乱差的居住条件,但面对如此规模的拆旧建新,面对启动区内西街路面的改造忽视汉代原貌,按照现在的规划将路拉直,新材料修建等问题,他认为桃花坞整治工程应将老城区保护放在首位,要保留桃花坞街区整体风貌和文脉。苏州既然已经形成新城、旧城的格局,那么在老街区整治方面可以多借鉴法国巴黎的老城区改造计划,尽量维护整体城区的古老韵味,这在“以假换真”的时代,其实更容易成为稀缺性的旅游热点。

  他也一再强调,对古城保护的宗旨是能不拆就不拆,桃花坞整治工程要保留的不仅仅是432处历史文化遗存,不只是几栋建筑,而应该是历史街区整体的风貌。这是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保护古建筑的目的,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应有的态度。

  “救救桃花坞”事件的另一发起人中国周易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天趣也表示,除了432处属于文保和控保范围的文化遗存,百年以上的老房子都不应该被拆。对于古城区的保护,也不应该采取大兴土木,拆旧建新的做法,而要以修复为主,这样才能还原给后人中国真正的真实的历史与文化。

  宋微建呼吁,桃花坞现在的整治项目应该被即时冻结,按照历史资料的原貌逐步修复。本着尊重历史文化的原则保护修复历史街区,没必要将唐寅没落时期的草堂改建成规模宏大的假古董,更没必要添加本来就不存在的“桃花仙馆”,希望桃花坞不要成为一条新街。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