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安忆"三个嘱咐"引热议:生活不能一味追求有用

2012年08月07日 10: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王安忆在复旦任教后引发对教育的思索。

  “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它将你们纳入主流价值体系,这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这段话出自作家王安忆今年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题目为《教育的意义》,该文于8月5日在《东方早报》刊载后,旋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截至发稿时,相关微博已经被转发一万五千余次,数千人参与讨论。

  引发热烈讨论的是她三个“浅显的嘱咐”。概括来看,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竞争之失”,都是王安忆对生活的哲学性思考。她认为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而一味追求效率,缩短或忽视过程会影响我们对自己存在价值的判断。她劝学生不要急于加入竞争,不要因为一个阶段的胜负而限制了视野。因这三个嘱咐和生活中的主流社会价值的差异,遂引发大家的争执和讨论。

  媒体人洪晃在微博表示赞同有人为中国的价值观念中输入一些MBA以外的理论。但也有网友表示,如果不参与竞争,便无法在社会立足,这些言论究竟有些“学院气。有网友表示,从一个文学人的角度来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对的。但以一个社会人来说,不竞争是不现实的。

  ■ 同行解读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

  对于王安忆这篇致辞,我有自己的解读。很多人觉得她的言论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在现实中并不可行。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无论社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每个人有他可以选择的底线。很多时候,可以妥协,却不能投降。她发言的对象,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很多学生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知道什么是善恶,知道底线,走向社会,却被一些功利的社会价值绑架,忘乎所以。如果一味追求效率,很多时候,是“不做”胜过“做”的。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哲学教师)

  王老师的演讲稿涉及了很多人生哲学的问题。它会提醒我们思考:有用、效率、竞争是否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尽管话题是好的,但是学生是否能理解,我还要打个问号。我很能理解一些同学在走向社会后的压力,无论倡导什么,他们还是要应对推崇竞争和效率的社会现实。但是我觉得至少在走向社会前,他们可以做一些这样的探索。面对时代给你的价值观,去想什么是构成自己良好生活的要素,这需要你对自我有足够的了解,你才会储备好勇气去承受与主流不同的压力。

  (记者于丽丽)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