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瑜谈《非诚勿扰》经历:希望女性思考自身价值

2012年08月10日 09:1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吴瑜

  本版5月18日刊登了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女嘉宾上海作家吴瑜的文章,讲述她参加《非诚勿扰》的经历与感悟。本期,我们再次约请吴瑜,听她讲述离开《非诚勿扰》后的心路历程。

  1 离开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已有一段时日。从聚光灯下的繁华,到如今的四处奔波,忙碌却充实。回头看时,内心感恩。如今的我更愿意驻足于生活的舞台,体会生命的光阴。

  我相信经历是一种财富。在都市生活行色匆匆的脚步里,我们或许都已经忘了自己当初的追求,又或 “为什么追求”。而 “经历”是一种自然赋予你的解答,让我们贴近真实、贴近自我。

  这个时代一直在呼唤和追求真、善、美。因此,无论作品还是生活中, “真”都是我力求的目标。而 “求真”的探索过程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更是尤为重要。

  或许坐而言易,起而行难吧,初时在舞台上,许多观众将我的直言不讳视为 “尖酸刻薄、缺乏尊重”。台上台下,我饱受争议、质疑甚至中伤。一片骂声中,亲友们也曾苦口婆心地劝我:舞台上,观众更希望看见的是传统女性形象,婉约、温和、忍让、低声细语,所以还是收敛一下你的个性,一团和气吧——保持良好的淑女形象不好吗?

  一个良好的淑女形象不难粉饰,但我希望的是有更多人,特别是女性,能够思考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情感问题甚至于价值观的讨论上,哪怕有一些火药味,但如果大家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明白女人 “究竟为什么而活”,进而争取并把握住幸福,亦不失为一件好事。

  2 批判本就是文学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我时常审视女性传统规范的合理性。从 “以夫为纲”的传统到追求 “男女平等”,经历了很大的进步与飞跃。但其中的努力与艰辛也是有目共睹。在过去几千年的文化岁月里,无数文人墨客创造了所谓 “高尚的女性形象”,它同传统的礼教一并深入人心,但事实上,那未必就是当代女性应遵从的原则。

  过去的女人做全职太太,靠老公养,一心投身于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埋首于照顾子嗣的事业。但现在的女人一样参与社会竞争,一样赚钱、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既然社会分工都已有所改变,我们又缘何总拿以往的观念去衡量和要求女人呢?

  所以我们应该还女性以 “真实”的空间——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爱憎分明,干干脆脆。

  有人称这是 “吴瑜现象”,它引发了一些电视观众关于 “真实和尊重,到底哪个更重要”的广泛讨论。而我个人认为,为了求真而引发的探讨,也是一种尊重,一种对真理的尊重。

  正如狄德罗所言: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欢。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给我来信,或在我的微博留言,表达对我的认同和支持。一方面,他们的认可增加了我 “求真”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也从他们的观点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可以说,我们是相互影响、彼此受益、共同成长。

  3 通过参加 《非诚勿扰》节目的经历,我更加坚定了求真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坚定经受了大众的审视和检验——独立人格,解放思想,坦诚表达,实事求是,不虚伪、不造作、不迎合,这就是我追求幸福、追求自我的方式。

  另外,众所周知,传统作家的生活相当单调、枯燥——一支笔、四面墙,一个人试图创造整个世界的繁华。曾有一次为了赶书稿,我整整28天没有出过家门,吃饭全靠外卖。对于作家而言,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更是一种矛盾——一方面,我们在笔下描写、讴歌着生活;另一方面,真实的生活却又被我们阻隔在稿纸之外——更可怕的是,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已经为我们套上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枷锁。长此以往,生活将不再是创作的源泉,它已和生存看起来别无二致。

  而身为女性作家,狭小的生活、交际圈又给我们增添了择偶的烦恼。记得有个笑话说,如果手中之笔化为利器,那么作家就是斗士,而单身大龄女作家就是 “剩斗士”。文人被定性为 “恪守清高”,可随着青葱岁月的逝去, “女文人”不得不身陷这种大龄、单身的尴尬。等待 “幸福来敲门”似乎只是文学作品中一种美好的愿望。

  因之身为女性作家,出于职业和生活的需要,我决定打破陈规,主动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如果说“走出去”是企业的战略,那么身为女性作家,我觉得我们也该勇敢地 “走出去”。这并非是对传统职业的颠覆和挑战,而是时代需要我们去为职业女性增添新的样貌。

  4 离开 《非诚勿扰》之后,我也收到不少电视台的邀约。时常穿梭南北、飞奔于各个城市之间的生活,令我拓宽了视野,并且更能悉心体会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活态度,收获不同的感悟……

  我每天都会收到大量读者、观众、粉丝的邮件和微博评论。这其中很多是希望和我进行探讨或得到我建议的。他们的年龄层广泛,有老人、孩子,也有许多刚刚和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人。他们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的:教育问题、学业问题、职场问题、情感问题、性格问题、人性问题等等。或许在他们眼中,作家具有提炼生活感悟的能力,也或许是他们觉得我很真实,因此对我有种信任感,愿意将他们的经历和所遇到的困扰向我倾诉,并希望得到我的解答和帮助。

  经常会有人转发我微博当中的一些观点给他们的朋友,希望能够借此让朋友明白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曾经有一次特别有意思的经历,一位女孩转发我的微博给了与她产生摩擦的男友,她的男友也转发回应。两人你来我往,各执己见。以不断转发微博争论的方式,致使我成了这场恋人间口角的见证者。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让,到最后的和解、互诉衷肠,一幕现实版恋曲在我面前上演。感人,亦多添了一份对生活及爱情的感受与领悟。

  有孩子向我征询如何与同学相处,还有一位老爷爷询问我如何教育孩子。更有一位忧心如焚的母亲,因儿子念书严重偏科,进而想放弃学业,于是请我帮忙出出主意……诸如此类,太多太多。这些有意思的点点滴滴,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身为一名作家的意义和责任。虽然工作繁忙不能一一回复,我仍坚持定期收看邮件,将他们的问题归类,并决定重开专栏,去和大家探讨并分享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一些读者听取了我的建议,行之有效后往往会再次来信表示感谢。我深感这便是一名作家的成就所在。正如我前文所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对于生活的探讨和思考,则是作品的目的。生活中究竟什么是值得探讨的,什么又是首当其冲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绝非是作家坐在家中能冥想出来的,它必须是参与社会实践后,通过观察和提炼所得到的。

  我想,比沽名钓誉、墨守成规更重要的,是善用手中的笔,引导更多的人去领悟和思考生活——这是作家的职责所在,更是成就所在。

  5 除了尽绵薄之力,帮人们解决问题之外,我也在更积极地去探寻自我,寻找自我的存在。有人说,并不是人年龄越大越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你只能知道,哪些是自己不要的——其实所谓“成长”,莫过于此。通过不断地经历与思考,人会逐渐过滤掉一些自己不要的东西——“深夜喝咖啡影响睡眠,所以我不要”, “一着急容易做错事,所以我不要”, “吵架、恶言相向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不要”……所有的 “不要”去除了,剩下的,就是我要的。

  当然探寻自我的存在,并非如此简单。我以为 “生命的探索”分两种:一种 “上而求索”。把青春、把精力、把所有赌上,只为了向上攀爬,从而证明自己的出色与光鲜——可能大部分人选择的是这种 “求索”——他们认为,只有光鲜与出色,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但生命同时也本可以有另一种探索,那就是 “下而求索”——什么是最基本的生存?什么是最本源的快乐?什么是最初的梦想?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我不能说我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但至少,我愿意更积极地去寻找、去经历、去探索答案。或者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唯有 “经历”——唯有 “经历”,才能带来成长;唯有 “成长”,我们才能滤去浮躁与喧嚣,去精心地体会生命,体会快乐,体会最初、最真的自我与梦想……

  衷心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