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伦敦奥运中国"被歧视"?学者:适应规则展现自信

2012年08月14日 07:5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伦敦夏季奥运会似乎从一开始就难以摆脱“歧视中国”的批评,先是媒体中心的中文告示,随后是对叶诗文的兴奋剂质疑,国旗事件,羽毛球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陈一冰表现完美却拿银牌,自行车申诉却被罚款,张文秀链球铜牌得而复失的戏剧性改变……

  对中国“不公平”、“不友好”,充满“偏见与傲慢”,不论是网络上,还是各种媒体上,都充满类似的批评和不满,似乎伦敦夏季奥运会是西方对中国歧视心态的一次集中表现。

  然而,也并非所有的议论都认为中国“被歧视”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奥运是一次商业大聚会,然而却缺少完善的商业规则,这是它乌龙连连的主要原因。我们总是觉得被歧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把奥运会看成大国崛起的事件,而英国人只是把它看做商业活动。”

  商业也需要规则

  北京晨报:奥运会诸多事件被许多人认为是对中国的歧视,对此您怎么看?

  乔新生:奥运是商业活动还是公益活动,答案是商业。既然是商业活动,就自然要遵循商业规则。在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们来往于地中海各地,但是不同的文化风俗让他们交流困难,他们意识到,没有一个共同的规则,就难以保护他们共同的利益。因此,他们自发组建了商业法庭,制定了一系列共同的规则,这就是现代商业法典的起源和鼻祖。奥林匹克作为一个商业活动,理应也遵循商业规则,但是在这一次奥运中,我发现它缺少完善的程序和规则,导致比赛常常被裁判所左右。

  北京晨报:所以您认为“乌龙事件”和歧视无关?

  乔新生:表面上,似乎是个人的态度所致,但实际上,就是因为没有完善的规则。比如羽毛球被取消资格的事件,我专门去看了一下羽毛球规则的英文原文,里面没有对消极比赛的处罚制度,这种情况下,只能由裁判自由发挥,所以导致取消资格的事件发生。

  乌龙表示平常心

  北京晨报:出现这么多的“乌龙事件”,很多人觉得吃亏的总是中国队,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正是歧视。您认为呢?

  乔新生:中国人把奥运当做大国崛起的事件,而英国人则把它当做一个商业活动,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乌龙,正是说明他们是以平常心来办奥运。

  北京晨报:如何才能做到平常心?

  乔新生:把奥运当做商业活动,就只重视商业的内容,其他的不计。比如说挂国旗事件,屡屡出现乌龙,不仅是中国得了并列亚军,国旗被挂在下面,还有美国国旗被风吹下来。为什么国旗老是挂不好,因为它和商业无关。和商业有关的,比如除了赞助商产品之外不准其他同类的产品入场,就做得非常严格,因为它和商业有关。也就是说,只要能带来商业利益的,他们都一丝不苟,不能带来商业利益的,能减则减。

  奥运会是举办者宣传自己的机会,也是全世界人互相交流的平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规则在这里碰撞、交融,互相了解,互相磨合,互相沟通。

  然而,总有许多事情让我们觉得不公平。这究竟是融入世界的代价,还是世界拒绝我们的征兆?乔新生说:“歧视当然存在,但与其说是歧视,还不如说是规则的碰撞,是我们如何学会利用共同规则为自己谋利的问题。奥运会是一次文化的输出和交融,在同样的事件中,英国人表现出来的是极致的文化自信,而我们表现出来的则是胆怯。不要总有一副受气包的心态,没人欺负我们,只是我们不自信。”

  自信和胆怯

  北京晨报:伦敦奥运中,中国队遭遇了许多不公平对待,是否可以看做是歧视?

  乔新生:作为奥运会的举办者,其目的在于推荐英伦三岛的文化,不论是开幕式上惊心动魄的工业革命,还是闭幕式上现代伦敦街头文化的展示,都巧妙地推广了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文化。同时,作为一个商业活动,伦敦也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了全世界。但是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到受了歧视呢?主要原因还是文化输出的理念不同。中国的文化输出还停留在产品输出的阶段,但是他们已经把产品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了,也就是说我们输出的,是一件件单独的文化商品,他们输出的则是商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我们还停留在发明阶段,他们已经到了创意层面,我们还是爱迪生,他们已经是乔布斯了。其次,也反映出文化输出方式的不同,我们的文化推广,还是教育、文学、哲学等等单独的碎片化的推广,他们则是整体的推广,我们还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他们已经是后工业化的方式了。

  北京晨报: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呢?

  乔新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的是不同的心态,英国人在奥运会看到的是商业,我们看到的则是政治,英国人展现给世人的是极致的自信,而我们让人看到的则是胆怯。有乌龙,有欢乐,岂不正与奥林匹克的本质相符合。

  有没有歧视

  北京晨报:歧视究竟存在不存在呢?

  乔新生:当然是存在的。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当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世界就已经被他们瓜分完毕。我们作为一个新兴的、后起的大国,要在这个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中分一杯羹,当然要经过反抗、挑战,然后才能进入这个体系。同样,作为已经获得利益者,在面对新的对手时,当然也会打压,也会不满意。所以,这种状态与其说是歧视,倒不如说是规则之下的博弈。在规则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谁能最大地利用规则为自己争取利益?谁又被规则所左右而损失利益?

  北京晨报:那么这个规则是否偏向于西方呢?

  乔新生: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规则不是人,不存在偏向谁不偏向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又能不能够利用它,如果它不完善,还有漏洞,那么谁最善于“以无间入有间”,用它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如果它完善,又是谁能够在规则之中如鱼得水,成为规则的受益者。

  我们仍是规则新手

  北京晨报:规则的问题,也是许多人一直谈论的问题,我们是否总是在规则面前碰壁?这是必然的代价吗?

  乔新生:要利用规则,首先当然要了解规则,理解规则。了解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碰壁,如果你了解得更快,更透彻,自然损失就小,如果总是不能理解,不能融入到规则之中,当然就总是要付出代价。

  北京晨报:我国改革开放30年,加入世贸也有10多年了,为什么我们至今在世界的规则面前还磕磕碰碰?

  乔新生:我们还处在人治社会,法治还不完善,现代社会的规则也都欠缺,所以我们对规则,对法治的了解还远远比不上西方世界,所以在现代规则面前总是无所适从。比如我们加入了世贸,但是还没有学会怎么样用世贸的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并且争取更大的利益,反而总是因此而受到损失。也就是说,我们仅仅是知道了规则,但还不知道规则的精神,我们加入了规则,但是还不了解规则的重点,这是我们常常碰壁的原因。

  为什么如此敏感?

  北京晨报:很多时候,可能西方媒体的一篇文章、一个观点或者一件事情,往往都会被理解为整个西方世界对我们的歧视,是什么原因?

  乔新生:正是因为我们不理解规则,所以总是觉得规则在针对我们,因此一见风吹草动就觉得是天大的事情。比如说奥运第一天,媒体中心用中文贴出告示,提醒中国记者尊重媒体工作人员的隐私,这个事情被解读为歧视中国,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宁可看做是文化的不同所致。当一种文化输出到另一种文化环境时,难免与当地的客体文化发生冲突,这就要考虑客体文化的感受。随意的拍摄可能让很看重个人隐私的欧洲国家公民难以接受。从法律角度来看,尽管包括伯尔尼公约在内的涉及知识产权的公约都规定,因新闻报道需要而涉及的肖像权不属于侵权,但奥运赛场内外的工作人员不同于作为公众人物的运动员,对于非公众人物的肖像权,仍然需要格外注意。

  北京晨报:所以类似的事件不能看做是歧视?

  乔新生:是的,我们不重视隐私的保护,不代表别人也不重视。有一些行为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会有冲突。这是正常的状态,不要总是一副受虐待的感觉,没有人故意欺负我们,只是我们不自信而已。

  适应规则展现自信

  北京晨报:很多评论指出,奥运会中的不公平确实不少,但是中国队似乎总是不公平的受害者,您怎么看?

  乔新生:正如前面所说,我们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进入世界规则的时候总会有不适应,总会遇到反弹。这种文化间、乃至民族之间的冲突是否只有我们有呢?不是的,俄罗斯也曾歧视白俄罗斯,朝鲜族也曾被举族迁徙到外高加索……民族间的歧视是常态,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也正是因为民族歧视而起。

  北京晨报:那怎么应对这种局面呢?

  乔新生:这正是关键所在,是天然的防范,还是怨天尤人,还是别人歧视我们,我们就要反击回去,也歧视别人呢?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中国人有上百年被欺负的经历,而这是历史所致,但是不要因此总是一副受气包的状态。如果你总是这样一副状态,那么别人就总是会欺负你,你也就总是难以真正自强自立。

  北京晨报:合适的心态应该是怎么样的?

  乔新生:首先要适应规则,去了解规则中的重点,理解规则背后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则,用规则来保护自己,谋得利益。其次,修改自己的规则,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丢掉自我,而是说要改变那些落后的、不适合的规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世界规则中去。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要展现我们中国民族的自信,我们是泱泱大国,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民族,我们不应该有小国心态,要更加大气,这不是说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利益,恰恰相反,面对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应该胆怯、退却,而是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做法,也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