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2岁飞虎队员曾多次升空作战:中过弹跳过伞

2012年08月15日 08:39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92岁飞虎队员曾多次升空作战:中过弹跳过伞
1948年,身着当年空军戎装的徐鸿仪与女儿合影

  曾经峥嵘岁月

  成为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的一员,先后驻防在印度、中国广西桂林、湖南芷江等地,作为空勤通信员兼任机枪手,跟随B—25轰炸机多次升空作战……

  曾弃机跳伞,死里逃生;日本投降那天,他的左脸曾被弹片击中

  如今安享晚年

  虽已是92岁高龄,但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起往事,思维和口头表达都较为清晰。他说,除了略微耳背、眼力下降之外,他的身体状况良好,他认为这得益于当年的军人生涯。

  昨日上午,新津县花源镇金秋乐园,50多名业主和住户聚集在该小区多功能活动中心。他们来听一位老人讲60多年前的老故事。

  老人名叫徐鸿仪,今年92岁。他在1943年成为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的一员,先后驻防在印度、中国广西桂林、湖南芷江等地,作为空勤通信员兼任机枪手,跟随B—25轰炸机多次升空作战……

  作为轰炸机上的通信员兼任机枪手,多次升空执行战斗任务;曾经遭遇弃机空降,也曾经被敌军子弹打中左脸颊……

  徐鸿仪虽是92岁高龄,但在昨日的活动中,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起往事,思维和口头表达都较为清晰。他说,除了略微耳背、眼力下降之外,他的身体状况良好,他认为这得益于当年的军人生涯。组织这次活动的金秋乐园社区教育工作站站长肖光表示,希望以此向抗战老兵致敬。

  徐鸿仪口述枪林弹雨的人生

  通信员兼机枪手

  中过弹、跳过伞

  生于郫县何家场

  1920年9月,我出生于郫县何家场,家中贫穷,小学、初中都在郫县读书,初中毕业后考到成都读高中,1940年被原国民党航委会通信学校录取,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这所学校就在现在的新华大道一带,费用全免。我只读了1年就毕业,毕业后在当时的航委会无线电总台工作。

  1943年夏天,我被调到当时国民党空军轰炸大队三中队担任空勤无线电通信员,随机去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接收美国的B—25轰炸机,并展开训练任务。经过两个多月训练后,我们奉命飞往印度汀江基地驻防,展开对日作战。此时,我所在的轰炸大队已改编归为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隶属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指挥(陈纳德为司令)。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对中缅边境等日军占领区的交通要道、桥梁、仓库、军营、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同时还要保护滇湎公路这个重要的通道,发现有敌军在滇缅公路附近活动,也要进行轰炸扫射。

  飞往缅甸执行轰炸

  我在机上,担任的是无线电通信员的职责,在战斗中,轰炸机进行俯冲轰炸时,我就兼任机枪手。

  1944年8月14日的下午,我们去缅甸执行任务时中,我们的飞机被击中,右边一侧发动机熄火。危急关头,美军机长果断下令:弃机跳伞。机上总共有5人,包括两名美军人员,我们依次跳伞降落。

  我们还没落地前,就看见失控的飞机俯冲而下,坠毁在原始森林中。很幸运,我们5人降落地点相距不远,很快又重新聚集在一起。我们当时最担心降落在了日军占领区,因此不敢行动,只得躺在丛林中,也找不到吃的东西。次日一早,我们发现降落点在中国云南边境,当地没有日军,在当老百姓的帮助下,找到了当地乡政府。当地乡政府得知我们的身份后,帮我们找来马匹,我们一行人骑着马,走了一天,回到了空军在保山的基地。

  曾被弹片击中左脸

  1944年年底,我调任回国,先后驻防广西桂林和湖南芷江,继续参加对日占领区的轰炸任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投降那一天,在湖南芷江驻防时,我随机升空执行侦察日军动向的任务,遭遇日军地面部队的攻击,有一颗子弹穿透了飞机,一小粒弹片击中我的左脸,所幸伤势不严重。几年后,新中国都成立了,这个弹片被面部肌肉挤压出来,自行脱落了。

  由于抗战有功,我多次获嘉奖。我记得我得到了4枚奖章。

  抗战后返回郫县老家

  抗战结束后,我被调到当时国民党空中运输大队一中队,驻防上海,仍然从事无线电工作。1948年冬,空军运输队即将迁往台湾。听说这个消息后,我决定不去台湾,给部队提出后,然后悄然离队,跑回了郫县何家场老家。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左右,我考进了成都会计专科学校读书,当时学校让我们交待个人历史,我向相关部门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并上交了获得的勋章。然后先后在彭县(现在的彭州)、成都工作,直到1983年从成都市妇产科医院财务科室退休。

  记者查证

  徐鸿仪讲述内容

  与档案材料一致

  不过,这一段抗战军人生涯,徐鸿仪埋藏多年、秘而不宣。据徐鸿仪称,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这种个人情况肯定值得怀疑,“我是学习无线电的,参加过国民党的军队,又没去台湾,很有‘潜伏’的嫌疑。”他称为此受到反复的调查、审查,需要一再交待历史。“我一再坚持表示,我一直都是在打日本人。”

  受此影响,徐鸿仪一直将这段往事埋藏心中。据了解,2010年,中央财政曾经拨出专款,向全国12.3万在乡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每人3000元。其女徐基娟表示,由于父亲的事情一直没有向有关部门反映、公开,所以父亲并不在享受这一补助之列。

  徐鸿仪早在1983年从成都市妇产科医院退休,现在该医院已与其他两家医院合并成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该院人力资源部离退休办公室主任夏勤查询了徐鸿仪的人事档案后表示,徐鸿仪所讲述的曾经参加抗战一事,与档案中的材料相对比,前后一致,内容吻合。

  在“关爱抗战老兵网”上,资深版主“深圳—行者坚”曾在今年3月发布过当时国民党空军1945年“复兴荣誉勋章”授勋名单,徐鸿仪的名字出现在三等复兴荣誉勋章名单中。

  延展阅读

  谁是“最后一位飞虎队员”?

  近几年来,伴随国内“飞虎队员”的相继离世,“最后一位飞虎队员”的称号频频见诸报端。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所指向的最后的“飞虎队员”也各不相同,包括王延周、吴其轺和彭嘉衡等抗战老军人,都在当时的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员”。

  随着徐鸿仪老人的经历浮出水面,那么他会不会才是“最后的飞虎队员”呢?

  目前供职于《时代周报》的刘小童曾经采访过众多的当年空战英雄,并写有《驼峰航线》一书,据他称,目前关于“最后一名飞虎队员”的说法都不确切不妥当,根据他掌握的资料,吴其轺、彭嘉衡都属于中美混合团,服役于中美混合团的成员目前中国大陆至少还有七八名。他在去年还采访过另一位曾服役于中美混合团的成员张义声,张义声也是成都人。目前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美国,健在的中美混合团成员还多。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美混合团并不等同于飞虎队,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而且飞虎队员狭义上只包括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1942年7月4日,美国志愿队(即飞虎队)奉命解散。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遣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司令,同时组建了中美混合团(即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后来在媒体和民间,他们都被统称为“飞虎队”。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