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音乐剧《猫》推出中文版 翻译下功夫强调本土化

2012年08月27日 13: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音乐剧《猫》推出中文版翻译下功夫强调本土化
英文版《猫》演出海报

  闻名世界的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猫》,自首次公演以来,已经31岁,使用过14种语言。今年8月17日,《猫》第一次以中文演绎,中文让《猫》获得了第15次重生。

  《猫》重生的过程中有哪些考验?重生后的《猫》与原文版的《猫》有哪些差异?用中文诠释这部经典剧作是否能赢得观众的青睐?

  翻译下功夫 强调本土化

  早在2003年,《猫》便已在中国巡演过,并且创造了中国演出史上的许多纪录。基于技术的可复制性与表演能力的可塑造性,此次在中国公演的最大考验不在舞台设计、声光效果、服装道具,或是演员们的综合表演能力,而是首次以“中文”诠释的《猫》能否达到原文版的效果,甚至造就另一种经典。

  《猫》原文版歌词主要基于艾略特的诗集等,而不是普通的流行歌词,因此翻译本非易事。加之,中文的声调与英、日、韩、拉丁语系等都不一样,更增翻译难度。另外,将歌词翻译成中文后,再与舞蹈动作搭配得当也很不容易。

  《猫》的中文版主办方——亚洲联创的网络和平面媒体经理赵晨琳坦言,中文版《猫》相当考验译者的能力。为了确保翻译水平,先将英文歌词经过二次创作翻译成中文,再将这中文歌词翻译成英文后交给外方同行校验。中文翻译者的智慧结晶最终也体现在不少充满当今中国元素的台词上。

  除了招募的演员全是华人外,中文版《猫》的最大特点便是用中文演绎来自国外的艺术形式,加入了一些流行语、四字成语,甚至是方言。

  “歌词的字数往往受旋律限制,当需要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多的意思时,成语便成了很好的方式。”赵晨琳介绍道。例如,原文“Well-read and with handout spirit”便被简洁有力、又不脱原意地翻译为“胸怀万卷我义薄云天”。

  台词中还出现了茅台、老白干、小笼包、烤鸭等中国特有内容及词汇元素。另外,由于在中国的首演地是上海,中文版《猫》甚至还加入了上海方言,如演员猫下场时,用上海话说了句“再会”。

  原文最经典 中文更贴近

  听说中文版《猫》首演了,有人摇摇头说不看中文版,更愿意欣赏英语版的世界经典。其实,这不仅是见仁见智的差异,更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叉碰撞、互相促进的必经过程。

  8月17日晚间7点15分,中文版《猫》在上海的第一场公演开始了,韦玉洁作为一名音乐剧爱好者,在第一时间前去观赏。

  虽然由于演员天生音色的差异,中文版与英文版呈现的效果略有不同,但韦玉洁表示,让她感受最深的歌曲仍是《回忆》。不仅因为它那已享誉世界的旋律,还因为“翻译成中文的《回忆》感觉更优美,像诗歌一样让人沉醉,它是最棒的歌词”!

  与英文版相比,中文版考虑到中外的文化差异,并做出相应调整。例如,英文版中的贵族猫在伦敦上议院工作,住在圣詹姆斯大街,有时会去中国城附近;中文版中,贵族猫摇身一变,成了要喝茅台,爱去中国城吃烤鸭的中国通。

  “我觉得这样的转换很好,照顾到中西文化差异。假如生硬地套用原版的地名,观众反而会不知所云。”韦玉洁说。

  同样观赏了首场公演的李铭(化名)说,“中文版新增的中国元素,虽然有些在逻辑上不是很合适,却增加了笑料。我觉得整体还是很不错的。”

  观看8月18日下午两点场次的悠叶(化名)认为,中文版《猫》整部剧作的成功之处在于本土化。“中文唱词翻译得很好,不生硬,有创作但没有脱离原意。”悠叶说。并且,当摇滚猫介绍魔术猫脱掉帽子能变出7只小猫时,用上海话强调了一下“7只”,作为上海观众的悠叶,感到非常惊喜。

  总体而言,观众普遍认为,翻译难度首屈一指的中文版《猫》演出很成功。甚至有人激动地表示,这是“猫第15次的重生,中文版的新生”。

  期待中文版 培育华语市场

  2011年7月起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大获好评;今年8月17日开始的中文版《猫》也受到热捧。

  面对华语音乐剧市场的逐步发展,许多观众表示,非常期待未来能欣赏到更多中文版的世界经典剧作。

  听中文版的音乐剧能让观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剧情里,而无需分神去看字幕翻译,尤其适合小孩欣赏。面对观众的期待,赵晨琳道出亚洲联创未来的两大展望与计划:一是希望做出更多、更好的中文版音乐剧;二是希望做出中文的原创剧目。

  《妈妈咪呀!》和《猫》两部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是起点,未来希望通过引进国外经典原版剧作,结合经典与中国特色进行半创新,将世界经典剧作制成中文版,最后创作出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

  (上官芷瑄)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