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鉴宝不是造神 专家也不全是“英明正确”的

2012年08月30日 17: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如今“寡头”多,只要你处于行业的顶端位置,你就无所不能,你就可以为所欲为。电视上那些鉴宝节目,出镜的“专家”因为工作于这个“宫”那个“馆”,有着教授级别的职称,所以他们同样无所不能,个个一言九鼎,世上没有他鉴不了的宝,好像他永远都不会走眼似的,一句话,他也成了这一行中的“寡头”了。只要他说这“宝”是假的,主持人不敢怠慢,抡锤便砸,神气活现。这让笔者想起从前的杀人,只要“寡头”说此人该杀,此人立马就没命了,谁管他死得冤不冤,谁管他还能不能长出第二个脑袋。

  专家说一不二,其实最最可恶,这是封建时代寡头政治在现代文物行业的职业再现,必须彻底地改它一改。

  说到专家,其实任何专家都没有资格“说一不二”,因为他们常常也会犯错误,有时是眼力上犯错,有时更是良心上出毛病,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电视节目上那样的“完人”。

  如今形形色色的鉴宝节目,专家们坐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摆着无所不知、英明正确、只须看一眼就不会鉴错“宝”的架势,没人敢当面质疑他。其实质疑也没用,他坐在那样的位置,就有着迥异于常人的话语权,根本不怕谁来质疑。这样的节目样式,看似十分庄重,其实是在鉴宝行业不知不觉地大造其“神”——造就一大批“英明正确”的“鉴宝专家”。此类节目收视率越高,出镜专家“英明正确”的“完人”形象也就越加充分地造就出来。

  有了这样的“专家”形象,其他没出镜的大大小小的“专家”也跟着沾光,他们中有的人游走于民间,瞎鉴乱鉴,说一不二,只要你肯给他钱,他就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全然不讲良心与原则。

  就说一下“书”与“画”的鉴定吧。

  近日在某专业报纸上,有长篇文章推介清人汪士慎的画。此画当然经过了“专家鉴宝”过程,否则也不会成为某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篇长文鼓吹此画,可谓不遗余力,然而再看那大幅登出的画作,自署款居然落的是“近人汪士慎”!这画造假无疑,然而当年的专家居然鉴它为“镇馆之宝”,现今的专家也为它大加鼓吹,报纸也不仔细鉴定,拿出版面就强力炒作……这一切的一切,说明诸多“鉴宝专家”眼力并不靠谱,根本不像鉴宝节目所神化的样子。还有一位“鉴宝专家”,在专业报纸上强力推荐一位20多岁的中国书协会员,说她的书法学元人某某、某某某,并得了他们的“神髓”云云。然而看那登出的作品,居然一点一画完全模仿现今正走红的一位书法博士!

  “鉴宝专家”的话,你能全相信么?

  再说台北的一位“鉴宝专家”,傅申先生。他与黄公望、黄庭坚作品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

  在台北故宫,所谓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图案一模一样的其实有两卷(均为五六米长),都是乾隆年间收入皇宫内府的。乾隆帝认为一卷是真迹,一卷是伪作。对“真迹”他无比珍爱,50年中时时展玩,画面上被他写满了种种感慨,以至于再也写不下字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港台文化界对此二卷孰真孰假,发生了激烈论争。有人说乾隆看走了眼,另一缺少开头部分的才是《富春山居图》卷真迹,它少了的头不是别的,正是藏于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仅半米长,约在1956年从吴湖帆手中购得)。持这一观点最坚决的,就有台北故宫的“鉴宝专家”傅申先生。

  2010年全国“两会”结束,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了“剩山图”,说它与现存台北的《富春山居图》残卷,理应早日合为全卷,“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想不到总理的这一提议,竟使傅申骤然走红。傅先生立即搞起“鉴宝为赚钱服务”,借助骤然走红之契机,发表长篇论文,将自己从前亲自论定为伪作的台北民间《砥柱铭卷》,改口说成是真正的黄庭坚真迹。经过媒体猛烈炒作,不出两个月,该作拍出4亿多元的天价!

  看来“鉴宝专家”不但时常会“走眼”,有时更是“脑子很复杂”,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像电视节目上那样,个个英明正确、秉正无私、值得信赖。

  (邹德祥)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