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界研讨中国儿童剧缺什么:创作模式化内容幼稚

2012年09月04日 15:5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王润

  日前,由中国儿艺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召开儿童戏剧研讨会,邀请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各展演院团负责人和儿童戏剧专家们,共同为中国儿童戏剧事业发展献计献策。研讨会期间,全国22家儿童剧团的43位负责人和专家们,针对当下儿童剧创作、市场、评奖机制等各方面现实问题,提出了尖锐的看法和意见。

  现在儿童戏剧的舞台上缺什么?浙江儿艺的吴燕琳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谈到对当下儿童剧的看法:“我孩子12岁,他看的所有书,都是目前我们舞台上根本不演的,比如说《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我儿子就让我看,让我做这个作品。我孩子12岁就在看《三国演义》、《明朝的那些事儿》,他们会对里面的人物有研究。但我们的舞台还是以前那样的话,请孩子来看,很悲哀地告诉大家,我排的是什么孩子就说不看,太幼稚了。我要做《小红帽》,儿子就说:‘你别做了!’所以我就反思,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让他们愿意看?我们又不幼稚,而且孩子们又非常喜欢,而且又有市场?必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知道孩子的需要,而且说心里话,现在我们的孩子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总是演《白雪公主》是不行的。而且我们舞台表现形式变化也很小,需要多开拓各式各样的形式。”

  中国儿艺编剧陈传敏也尖锐地指出:“我们儿童剧的作品与30年前相比,变化不是特别大发展的太少了。不能说这30年没有向前进步,但我觉得进步与日新月异的外面社会的发展相比,远远不够。30年之前我们在给他们讲《海的女儿》、《白雪公主》,30年之后我们还在讲。不是说这些故事不好,但是我们应该怎么讲?是用30年前的方式还是30年后的方式?今天的孩子,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他和我们当初接触的玩弹球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一个编剧,我认为,儿童剧编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具备做儿童剧编剧的资格,这个资格就是你的智商,就算是给孩子们讲安徒生的故事、格林的故事,都必须建立在比孩子更高一点的智商上去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个剧本才能获得现在孩子的认可。”

  儿童戏剧伦家程式如认为,当下最缺的是反映当代生活中的少年儿童生活的戏。程式如特别提到中国儿艺首次向社会征集剧本活动中唯一选中并排演的现实题材原创儿童剧《特殊作业》,“这个作品非常杰出,写4个不同的家庭,以小见大不得了!我建议我们的编剧同志们,都可以找来这个剧本看一下,聪明、了不起,实际上写人品,家庭的关系、人的追求,这4个片段组合出来的一台戏给人的冲击力非常大。”程式如建议儿童剧创作者要多了解儿童生存的状态,“至少到中学或者小学去跟过一个年级一学期到一学年的全过程,不需要每天坐在那里听课,但是需要了解一个孩子在一个学年、一个学期里他做了哪些事情,老师做了哪些事情,生活是第一的,生活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成都儿艺院长车尔宁表示,儿童剧的创作、演出,一定要适合当代儿童的审美。“儿童剧的品质要从几个方面讲,一个是思想,一个是艺术,一个是演出。另外,儿童剧还要强调服务的意识,在思想品质、艺术品质提高的同时,服务意识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关于如何提升儿童剧的思想品质和艺术品质,武汉儿艺的冷佳华说:“这是我们许多儿童戏剧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面临市场的压力,儿童剧创作容易模式化。市场需求主要是学龄前的儿童,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学校不组织就很难走进剧场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儿童剧的选材样式,就走到一个框框模式里,就是演出中一定要有互动,让孩子们参与,家长们高兴,无论好不好看,反正孩子们乐了,但是真的静下心来想,这个戏只是玩了一下。有一部儿童戏,演了3场,场场爆满,戏的内容大概只讲了20分钟,剩下将近40分钟全部做游戏。儿童剧就应该这样去发展吗?但是它有市场。”一些儿童剧演员也提到,家长们更偏好童话剧、神话剧、动漫人偶剧,而且真说真唱真表情的剧目,在票房上还拼不过放录音戴头套的人偶剧。

  西安儿艺的编剧宣亦斌觉得,如今的儿童剧,很喜欢互动,但都是非常幼稚,难道除了这个就没有别的了吗?针对学龄前的孩子,当然这也可以保留,但是怎么在剧本上多下点工夫,而不要在形式上总是走老路子。在创作上一定要跟现在的社会结合,真正的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做。提高作品的思想品质,首先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就是提高我们从业人员,尤其是编剧、导演特别是主管业务的领导的思想品质。”

  儿童剧创作所要面对的市场、票房和评奖之间的矛盾等种种现实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共鸣和讨论。中国儿艺资深编剧陈传敏表示:“目前儿童剧存在比较明显矛盾是获奖需求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一些深刻的能够揭示当今社会重大问题一些题材的作品,可能获奖,但是没有市场,你不可能指望它卖票,家长们也不太愿意给自己的孩子买票看这样的作品。而一些非常有市场需要的作品,通常获不了大奖,因为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没有深刻的揭示什么东西,就这一条就把你卡死在一等奖之外,这个矛盾需要进一步完善作品的评价机制。”陈传敏说:“我干了这么多年的编剧,很清楚什么样的剧本孩子们会喜欢,会有票房,我甚至有时候跟我们编剧讲,你写剧本之前,首先要想一件事,就是很多家长买票不会花很多时间琢磨你到底写了什么,他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是否要买这个票。我认为市场确实有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的规律值得我们总结。”

  研讨会期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孙云晓受邀举办了讲座。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孙云晓结合少年儿童的成长现状、就“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教育理念、戏剧教育对人格养成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典型案例向儿童戏剧同行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让与会理事和专家受益匪浅。他表示,在儿童人格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观赏到10部儿童剧,一定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孙云晓指出,今天教育孩子很难,因为信息化的时代动摇了成年人的权力地位;中国出现了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孩子性发育提前,但性教育仍然滞后;应试教育给教育带来很多问题和挑战,出现“全民教育恐慌”。因此,孙云晓表示:“儿童戏剧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因为今天的孩子生活得很可怜,他们的世界被挤压的扁扁的,非常的无聊。”

  孙云晓说:“我做儿童教育40年,在中国青少年中心工作连续10年跟踪、对比全国的中小学生的状况,1999年的时候调查发现,那时近半数孩子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而现在达到近8成,双休日也有7成中小学生超时睡眠不足,这是非常可怕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看到一场儿童剧的演出,是梦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他已经变成像机器人一样。而且今天的孩子变的非常复杂,我前一阵子去青岛,得知青岛有一天有两个中学生一个小学生自杀,那是6月初,中考前一天,孩子们压力很大。这些问题,我们确实需要研究方方面面,研究孩子们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犯罪,各种各样的问题。”

  孙云晓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不是传授知识;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看一个孩子是不是健康的,有5个最重要的指标,有爱心,爱学习,有责任感,有自制力,受别人尊重,这五个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孩子只有知识或者科学的技能,而没有审美,没有道德,那是很可怕的。所以说,今天的孩子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艺术,需要儿童的戏剧。” J069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