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北街头艺人:专业演出者 冷硬城市的"针灸师"

2012年09月07日 10: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台北街头艺人:专业演出者冷硬城市的“针灸师”
歌手汤秉徽在演唱。
锯琴表演者李芳腾。
盲女歌手张玉霞和姐姐张玉铃。 本组图片由郑 娜摄

  台北街头没有太多高楼大厦,但从来不缺风景,尤其是街头艺人这道风景。歌唱、魔术、街舞、默剧,只要你想得到的表演,几乎都能在街头看到。从东区的华纳威秀、新光三越百货徒步区到西边的西门町徒步区,从南边的大安森林公园到北边的捷运淡水站沿线,都是街头表演最热门的场所。

  街头艺人剪影:

  是梦想,是兴趣,也是生活

  7月28日是个周六,下午6点多,淡水的夕阳正好。汤秉徽与往日一样,把吉他、歌本、音响、电灯、蓄电池、打赏箱打包在一架小推车上,从租的房子步行到淡水河边。带着这些行头以及对音乐的梦想,他已经做了4年的全职街头艺人。

  翻开发黄的歌本,里面有近1000首歌,恰似你的温柔、阿美阿美、绿岛小夜曲,水手……每一首歌都耳熟能详,经过的人们不经意听了一耳朵,有的放慢了脚步,有的驻足片刻,打个赏然后离开,也有人坐下来久久地聆听。

  在台北,大部分街头艺人是因为梦想走上街头的。比如秉徽,想借由街头表演汲取更多的音乐创作养分。记者还采访到另一位街头艺人“哈士奇”,年纪轻轻,却在西门町街头唱了7年饶舌,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出一张创作专辑。

  他把自己的故事编成Rap,俨然就是一首励志歌曲:“我就是他们口中说的该死的‘七年级生’、烂草莓。但是现在我厚着脸皮,我咬紧牙关,我硬着头皮,开始在这里追寻梦想……我站在街头表演不是为了爱现,而是让我梦想开始在这实现。”

  除了实现梦想,有些人当街头艺人纯粹是因为好玩。像33岁的行动雕塑者林嘉文。他之前是一名街舞老师,因为偶然看到欧洲的街头影片觉得行动雕塑很有创意,想尝试看看,没想到一试就干了5年。

  行动雕塑很辛苦,经常在大太阳下站着一动不动,不过也常带给他成就感。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化装成一个铜人,有小朋友走到他面前摸摸他,天真地问道:里面有人吗?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还有一次,有只大型犬被他吓到往主人身上跳。每当这个时候,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每个街头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因为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的改善,正愈发变得精彩。据台湾街头艺人发展协会理事长张博威介绍,近几年来,街头艺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现在不只是民众喜欢街头艺人,连政府举办活动,也都喜欢邀请街头艺人参与演出。

  与此同时,街头艺人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记者了解到,在台北,年资稍长的全职街头艺人,基本可以做到生活无忧。受欢迎的街头艺人甚至还可以攒下不少钱,很多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工作收入。

  证照考核严格:

  必须是专业演出者

  台北的街头艺人之所以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考核标准高。在台湾,街头艺人必须执证上岗。台湾媒体曾报道过,街头艺人证照比考律师证还难,并非言过其实。特别是在台北,考试是不打分的,要么通过要么不通过。一般考试通过率在20%以下。

  现年81岁的李芳腾应该是台北最老的街头艺人。他学习锯琴60多年,录制过唱片,还获得过台湾的“五灯奖”,可是2009年第一次考试时就没有通过,后来又考了一次才通过。可见街头艺人考证之难。一些曾经在PUB驻唱的歌手,参加街头艺人考试都惨遭滑铁卢。

  “要做街头艺人,不是只会唱歌就可以的,还有很多的条件。”台北艺术大学曾介宏教授表示。作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街头艺人的审议委员,他向记者介绍,台北街头艺人考试每年举行2次。考试分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创意工艺3类。考试场地设在人潮较多的国父纪念馆回廊。每个人只有3分钟表演时间。在3分钟里,专业评审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指标的考量:

  第一看艺术表现力和技巧是否成熟。第二看演出对观众和坏境的效果如何,不能让观众感到害怕,像吞长枪、拍钉子这种危险表演,一般都不会通过。第三看演出者对自身的包装、经营和管理。魔术师必须打扮得像个魔术师,画家不能脏兮兮的,像个流浪汉。第四看演出的完成度,只会几首歌、忘歌词、落拍,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简单地说,街头艺人必须是一名专业演出者。“哪怕是身障人士,考试也没有特殊待遇。比如现在在大陆很火的张玉霞,是台北第一期拿到街头艺人证照的,当年也经过严格的考试,虽然她是盲人,但她的演出是高水准的。”曾介宏说。

  据了解,目前台北市共颁发了1000多组街头艺人证照。这些成员中多半是专业才艺人士,也有很多是专业院校的老师。张博威说,这两年也发现了许多社会“高阶人士”,包括医师、律师、企业经理人、退休的公务员等,也都呼朋引伴地来参加街头艺人的考试。此外,也有一些外国女婿、外国媳妇,或是外国的交换学生等。目前整个街头艺人的结构大概是专业人士80%、退休人士15%、学生3%、外国人1%、其他1%。

  为城市做贡献:

  把硬梆梆的节点软化

  街头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好的表演者和管理者,也要有好的观众。

  早期,台北市在推动街头艺术时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市民教育上。观众如何与街头表演形成默契?所谓的默契,指的是看表演要付费的观念。

  “这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特别是让下一代养成艺术消费的习惯,让他们知道艺术是消费的一部分,长大后赚钱不要只用来买房买车,还应该去买音乐会的票。”曾介宏说。

  事实证明,经过几年的街头教育,人们已经从最开始的不愿意逗留,到停下脚步,再到饶有趣味地享受其中,并愿意大方地“打赏”,从而形成了风气。

  街头艺人与市民正在达成一种和谐。在都会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大家在辛苦之余,偶尔歇脚在街头艺人的表演场地,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与疲惫的身心。张博威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街头艺人已经具备社会“精神治疗师”、“心灵补给站”的角色。

  这也正是官方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街头艺人当作城市的文化形象来打造,而是希望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文化和艺术就在生活里。让人们有更丰富的城市体验。”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刘维公表示。

  在曾介宏看来,街头艺人对台北最大的贡献就是帮这座城市“针灸”,把过去那些硬梆梆的节点软化。“台湾曾经长期处于戒严状态,城市综合感觉冷硬,水泥森林的建筑缺乏人性。在人们脑海里,台北的街道大多是政治图腾,没有人文想象。是街头艺人把街道还给市民和观光客,变成一座乐园。”

  不仅如此,街头艺术还为城市撬动了百亿商机,已然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链。张博威就对记者举例说明,以前卖音响器材的厂商,一年只能卖出几十套,但因为街头艺人盛行,如今一年可以卖出上千套。还有其他表演项目的耗材,如魔术道具、绘画和手工艺的耗材等,都是数十倍到数百倍的成长。

  (郑 娜 吴亚明)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