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林获曹禺剧本奖 称写《红旗渠》是我的使命

2012年09月13日 10:28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刘 洋

  实习生 迟 骋

  “一届戏剧奖,拿下三座曹禺杯,在河南,开天辟地;在全国,绝无仅有。”9月9日,凭借《红旗渠》为自己赢得第二座“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奖杯的杨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了作为河南戏剧人的自豪。

  话剧《红旗渠》是杨林历时4年创作而成的。用杨林的话说,作为林县人,他是喝着红旗渠的水长大的,写红旗渠是他推卸不掉的使命。创作初期,他曾多次思考过话剧《红旗渠》的推出对当下社会意义何在,后来他想明白了,“人活着,必须有一种精神。《红旗渠》的剧本是创作的,但红旗渠是真实的;《红旗渠》的情节是虚构的,但红旗渠精神是真实的。它是河南人精神的象征,是一种信念的象征。在当今社会,人们同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的支撑。”

  自称“半路出家”的杨林在做编剧之前当过10年戏曲演员、16年导演,现任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林说:“我要依靠剧本传达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我把写戏看做是上天赐给我的说话的机会。我想把话说痛快、说独到、说精彩,说出个性,说出思想。”因此,杨林在创作话剧《红旗渠》之初,就把它定位为一部史诗性作品,不再拘泥于再现当年修渠的过程,而是力求对红旗渠精神作出独特的诠释。

  杨林从不掩饰自己对曹禺奖的渴望。他说,自打2006年第一次获得曹禺奖之后,他做梦都在盼着能够再次获奖。此次河南三人同时获奖,标志着河南戏剧创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也标志着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文艺创作的大力扶持终于有了结果。“如果把一场戏剧演出看作种植庄稼,如果把编剧看作耕作者,为我们辛勤付出的人们便是土壤、种子、雨露、阳光。无论耕作者的能耐多大,离开肥沃的土壤、优良的种子、充足的阳光雨露,肯定难有收获。我必须感谢他们!”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