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话剧《四世同堂》成功做减法 85万字浓缩成3小时

2012年09月13日 14:46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谢正宜

  今年的话剧市场,最大赢家非京味话剧莫属。从7月北京人艺60周年展演一票难求,到即将于9月21日至23日在文化广场上演的《老舍五则》和9月27日至28日在大宁剧院上演的 《四世同堂》门票都告“售罄”,沪上观众在喝腻“海派咖啡”后,遥望皇城根下的风情。

  在《老舍五则》和《四世同堂》即将上演之际,记者电话采访了老舍之子舒乙,两部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前者是5个短篇支撑起一出戏,做了绝妙加法,后者则是几十万字浓缩成3小时,成就一场减法,舒乙在盛赞两部戏的成功改编之余,也对“京味儿”话剧误入歧途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老舍五则》加法运算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改编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作品被搬上舞台、银幕和电视数量最多的,非老舍莫属。但在 《老舍五则》之前,其短篇小说却始终没人动过。舒乙评价说, 《老舍五则》充分体现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师也是悲剧大师的特点,该剧在老舍短篇小说的戏剧改编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更多的人发现,老舍的短篇小说同样是一片戏剧的沃土。

  《老舍五则》以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串成了一部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喜剧,人物对白京味儿十足,充分体现了老北京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尽管这些文学作品完成于六七十年前,但其展现出来的老舍对人类生存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却具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一向以实验精神著称的导演林兆华,此次在 《老舍五则》中充分保持了老舍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同一舞台上呈现五部完全独立的戏剧作品,但并未使用五种布景,而是创意了一个独特中性的空间,道具以质朴简约的竹帘、桌椅为主,让五个毫无关联的短篇形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作品,并呈现出强大的戏剧张力。

  舒乙除了担纲该剧创意,选取了老舍的这几个短篇之外,也观看了《老舍五则》的香港首演。在他看来,尤为出彩的是 《上任》、其次是 《柳家大院》、然后是 《也是三角》、 《断魂枪》和 《兔》, “观众看过演出之后也可以自己排定下座次。”

  《四世同堂》减法运算85万字浓缩成3小时

  《四世同堂》是老舍毕生至爱之作,通过描绘北平的钱、冠、祁三家在抗战时期面对压迫和欺凌时的生活面貌,讴歌了一代中国人不朽的民族气节,展现出一幅洋溢着纯正北京味的风俗画卷。

  导演田沁鑫认为,老舍在这部小说中从普通的胡同小人家出发,却“以小见大,以很深的笔触呈现出很大的格局,将八年抗战都浓缩在了北京城中的小人物身上”。然而,现在读过 《四世同堂》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她对此深感遗憾,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个写话剧的人,我希望通过这样一部话剧达到对老舍作品的普及作用。”于是,田沁鑫大胆地将这本长达85万字的名著,浓缩在一个晚上3个小时的三幕话剧中。

  舒乙在看过演出之后以 “导演好,演员好,舞台调度好,这个戏立住了!”评价该剧。同时他也表示,巨作浓缩在3个小时之内,删减了好多人物和情节,是比较出奇的一次改编,但也因为它是一个巨著,存在很多深层次的探讨,确实难以把握,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勿让京味走入歧途 回归文本有积极意义

  当被问及 “如何看待如今北京的文艺作品越来越缺乏京味”时,舒乙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拼命用谁也听不懂的北京方言充斥舞台,以为就是纯京味儿,其实是相当片面的,京味儿不仅仅只是语言层面的东西,而是针对北京人的个性、精神面貌、背景等综合而言的。老舍的戏基本没有土话,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却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儿。而现在的一些戏剧改编完全变成了北京的方言和耍贫嘴,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其实已经误入歧途。 ”

  对于《老舍五则》和《四世同堂》,舒乙表示,北京土话的部分应当适量,不要因为语言上的听不懂而造成观众的理解障碍。但无论如何,舒乙认为这对于文学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很多观众在看了话剧之后会重新回到文本上,对整个阅读会有诸多好处。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