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尾辫为什么左右晃”获2012年搞笑诺贝尔奖

2012年09月27日 09:4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新一届搞笑诺贝尔奖在美国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如期上演。本届搞笑诺贝尔奖共颁发给了来自10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并按照惯例邀请了包括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在内的5位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给他们颁奖。

  搞笑诺贝尔奖诞生于1991年,至今已经是第22届,作为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研成果和“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而且,每一届的颁奖也都会邀请那些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作为颁奖嘉宾,因此它总会获得足够的关注。

  另外,该奖项选择的获奖研究也通常都非常好玩,比如这一届中的“人在左倾时看埃菲尔铁塔会更小、马尾辫为什么只能左右摇摆而不能上下晃动、端咖啡走路如何不洒出来”等获奖研究,让人们感到原来科学也可以很好玩、很生活,它并不总是严肃刻板正襟危坐,也并非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很多科学领域中最新的研究和发现,其实就体现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实际上,搞笑诺贝尔奖并非仅仅是为了搞笑,它的许多发现和成果,虽然看起来会很好玩,但往往也会引起人们的深思。

  对此,科普作家方舟子说:“做研究的人未必是为了搞笑而去做,它或许不如那些正儿八经的、大的科学课题重要,但它却能给更多人以启发。”

  琐碎得有趣

  北京晨报:搞笑诺贝尔奖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据您所了解的这个奖是怎么样的呢?

  方舟子:在最开始,这个奖的搞笑成分确实很重,甚至经常会讽刺那些伪科学的研究,比如有一次得奖的一本叫做《众神之车》的书,内容是关于各种外星人的发现和研究,其实就是在讽刺这本书。但是到后来,这个奖开始更多地颁给那些严肃的能够成立的科学研究,只不过是这些研究的内容会让人觉得有趣、好玩、甚至匪夷所思而已。所以得奖的人也不会因此恼怒,大多数人都会去领奖。中国有一年也曾经得过一次这个奖。

  北京晨报:这个奖是如何运作的?什么样的研究可以获奖呢?

  方舟子:其实做研究的人未必是以搞笑为动机,现在得奖的很多研究原本都是很严肃的,只是研究的方向比较好玩而已。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各种研究杂志上,从而被评奖人挖掘出来,它们原本可能很不起眼,影响的范围也不大,普通人通常是在颁奖以后才知道这些研究。

  方舟子:搞笑背后的科学素养

  搞笑诺贝尔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和媒体所重视,其原因并非它的娱乐性,而是它将娱乐和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让人们知道,科学并非只是关在研究所里的东西,也并非少数人的领域,它可能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这也是它所引发的思考之一。

  相对于那些高深的理论,尖端的研究,以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是改变生产方式为目的的科学成果,搞笑诺贝尔则表现出科学的另外一个支流,让人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很多人之所以把科学想象得高深、遥远,甚至很多科学研究者本身都是如此,其实是缺少科学的传统、素养和头脑所致,所以才难以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科学道理。其实科学并不高远,它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科学不能没有调料

  北京晨报:搞笑诺贝尔奖评选活动所奖励的成果,很多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却又很好玩。对此,您怎么看这种现象的?

  方舟子:如果从影响力说,搞笑诺贝尔奖的评选更多是让人笑一笑,觉得好玩,也会让人们因此而深思。很多时候,它带给人们的不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享受科学研究的成果,而是给我们一种启发。许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其实都有它的科学原理,研究这些东西会非常琐碎,比如有一个得奖的研究是“吐司掉地时,总是涂酱的一面朝地”,这本是一句谚语,但是有人通过研究发现,涂酱一面掉地的概率确实比较大。再比如另外一个得奖的研究“啄木鸟为什么不得脑震荡”,对于人类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借鉴价值的研究。

  北京晨报:这是否意味着科学和普通人的生活其实非常近呢?

  方舟子:其实主流的科学研究,普通人还是比较陌生的,这和科学研究专业化程度加深等有关,比如诺贝尔奖,所涉及的研究仍旧是比较高深的,或者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的成果,这样主流发展方向各国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过另一面,科学不能只有主流而没有支流,不能因为对大的问题的研究,就排斥那些和生活结合很紧密的、又好玩又琐碎的研究,这是不对的。比如搞笑诺贝尔奖的评选,它就好像是调料,虽然可能不是主料,但无疑是不能缺少的。

  科学的动力是好奇

  北京晨报:这些搞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什么他们能够发现这么多其他人难以发觉的科学成果呢?

  方舟子: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改变生活、改变生产方式等,它最初反映的是人的好奇心,这非常重要,国外许多科研人员从事这个工作,正是因为觉得它很好玩,是出于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想弄明白背后真正的原理。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正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个人如果觉得某件事情中间会有科学道理,他就会去想、去研究、去想方设法搞明白,尽管这个研究未必实用,未必会带来经济利益,甚至也未必重要,但它体现的是人最基本的求知欲望,满足好奇的欲望。

  北京晨报:我们似乎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成果,甚至会为这些新奇、搞笑的研究而震惊,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呢?

  方舟子:首先,我们的科研目前还处于模仿阶段,人家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原创性。其二,我们的科研很多时候注重于功利的效果,只做那些有价值的研究,没有价值的则不愿关注,因此观念也很难拓宽,更加难以发现隐藏在平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科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北京晨报:我们很多人通常会觉得科学是高高在上的,是少数人的专利,和普通人毫无关系,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印象呢?

  方舟子:其实不仅是常人,包括我们的许多科研人员也有这样的观念。怎么样很细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原理?一般人不会想这个,科研人员也不会,不少科研人员,其实是把科研当做一种赚钱谋生的职业,和生活毫无关系,这反映的,是科学传统、科学素养的不足,很难以科学的头脑去看待生活。因此,会觉得只有在研究所里的那些正儿八经的研究,才是科学研究,对生活中的科学少有发现。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这样呢?

  方舟子:一个是因为我们缺少科学的传统。即便是引入科学观念、科学知识已经很多年,但是传统的思维方式仍旧在影响着人们。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教育也存在问题,即便是数理化这些科学知识的教育,也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局限于课本之中。把书本和生活分得很开,很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他们很少会用科学的目光去观察世界。

  北京晨报:难道我们的科研人员也缺乏科学的素养和头脑吗?

  方舟子:科研人员也有同样的问题,一个是因为教育,另外一个也和目前我们整体的科研体制有关。

  在我们的科研领域中,并不鼓励类似搞笑诺贝尔这样的研究,更多的研究方向是实用的、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课题。而且,很多研究的项目都是科研机构官方所划定的,因此也决定了科研经费的走向,甚至直接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没有经费的研究是不会去做的。

  实际上在国外,这种搞笑项目的研究也同样难以获得经费,但他们依然会去做,而且其实也并不花费多少经费。这其实反映的正是我们当前科研的功利化倾向。

  把科学家变成常人

  北京晨报:搞笑诺贝尔奖的评选反映了什么?

  方舟子:它除了让人们笑一笑,觉得好玩之余还能带来一点儿思考之外,同时也是科学观念,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北京晨报:那怎样培养国人的科学素养呢?

  方舟子:科学素养要从小培养,在教育之初就要开始。有人说每一个小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从某种角度来说,真正的科学家,总是保持着这种童真和好奇,因此他们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入。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并不是在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恰恰相反是在磨灭和打压,如果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再也没有了,对所有的未知都习以为常了,那怎么可能去主动寻找答案呢?

  此外,当前的科研领域也应该有所改变,虽然主流仍旧是研究那些重要的、有用的课题,但是对于主流之外的支流,也不应该排斥和轻视。其实所谓搞笑诺贝尔奖,是一个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并不是说有人专门去研究这些东西,而是当人们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习惯于用科学的头脑去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时候,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发现。

  晨报记者 周怀宗

  2012年搞笑诺贝尔奖榜单

  心理学奖:身体靠左侧倾看埃菲尔铁塔更小

  和平奖:把老旧弹药变成钻石

  物理学奖:马尾辫为什么左右晃?

  流体力学奖:端咖啡走路如何不洒?

  解剖学奖:黑猩猩看屁股识同伴

  医学奖:防止做肠镜时被“爆肠”

  声学奖:一把令你瞬间沉默的枪

  神经科学奖:死三文鱼身上找到脑信号

  化学奖:瑞典居民毛发会变绿?

  文学奖:一份美国政府报告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