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书城"诚品模式"有待改良:书卖得比咖啡好

2012年09月27日 13:55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郦亮

  “诚品模式”也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上海书城淮海店重新开张满1个月之际,本报记者昨天独家回访了这家书店。

  记者发现有“两头热”的问题——书卖得不错,咖啡却没人喝。原本让图书和休闲文创产品合为一体的“诚品模式”,在这里却面临着小小的割裂。这究竟是为何?本报记者展开调查采访。

  咖吧最差一天只有十几元营业额

  本报记者昨天中午来到上海书城淮海店看到,虽是工作日,但店内读者颇多,要想找一张凳子落座也颇为困难。相比之下,店内装修别致的咖吧却一个读者也没有,奢华的牛皮沙发散发着冷清的光。“进去坐的话,应该是要消费的,但我看书不习惯喝茶。”一位读者如此对本报记者说。显然,淮海店的“诚品模式”已经遇到了新问题:书卖得比咖啡好。

  淮海店店长陶建敏却显得很乐观。他告诉记者,作为书店主营业的图书零售,这一个月平均每天销售额可达7000多元,这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销售最好的是旅游和生活类图书,其次是文学和哲学。生意不错是因为书店图书的定位还是顺应了淮海路读者的需要。”陶店长向记者透露,看着势头不错,他们准备增加图书的品种,从目前的8000种增加到2万种。

  相比陶店长的乐观,淮海店内作为“诚品模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咖啡吧就有一点小小的悲观。负责人昨天对记者坦言,这一个月,他们最好的一天才600元营业额,最差的只有十几元营业额。

  据了解,咖吧每月付给书店2万余元房租,前期装修用去20万元,还雇了4个店员。有时逛书店的有100多人,但就是没人进咖吧消费,“真的有点难以支撑下去了,再试试几个月吧,如果效益还不好,我们只有撤退一条路。”

  据记者观察,书店内其他文创产品的销售也比较平平。“诚品模式”似乎并没有比之前预料的那样管用。

  经营模式有待改良

  文创商店和咖吧负责人所反映的效益问题,陶店长也有所耳闻。他昨天对本报记者坦言,他当然不希望这些店铺撤离,“如果店铺都撤了,书店依然还仅仅是卖书,就不成为‘诚品模式’了。”

  陶店长将淮海店内的这一冷一热,归因于读者的消费习惯。他告诉记者,现在有兴趣来逛书店的人,一般都还没有养成买了书顺便喝一杯咖啡的习惯。因为这些读者相对都比较“纯粹”,“诚品模式”在他们身上一试就灵。而反过来说,真的想以图书作为背景,喝一杯咖啡的小资们,对淮海店的“诚品模式”又缺乏了解。这就使得咖吧两头落空。

  “我们开始考虑在淮海店的对外营销方面,加强店内文创产品和咖吧的宣传。把那些小资们吸引到咖吧来,这样的顾客会在喝茶之余买一两本书。”陶店长对记者说,他们正努力转变过去“以读者带动咖啡消费”的思路。此外,他们也在考虑加强与这些入驻店铺的互动。

  不过在主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尚未改变之时,“诚品模式”要适应上海这片水土,这个模式的本身显然也需要一些改良。比如咖吧负责人表示,台湾诚品书店能够出租店铺卖文创产品,是因为读者有这么一种习惯,而在上海,这么做会让入驻店铺承受很大压力。“希望可以采取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共担风险。”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