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化休闲活动成长假“错峰”消费新宠

2012年10月04日 17: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为“爆棚”的假日经济插上文化翅膀

  ——部分大城市节日文化消费掠影

    (记者许晓青 王蔚)与全国各大景区车流人流爆棚的场面形成了错峰,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文化休闲消费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形成了另一道风景。

  长假过半,在京津沪渝等城市,国产电影《白鹿原》《太极》《危险关系》等票房节节攀升,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等客流爆满,上海中华艺术宫等一批新景点人气旺盛。专家认为,假日经济若能插上文化翅膀,将潜力无穷。

  文化休闲活动成长假“错峰”消费新宠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评定的国庆黄金周“人气城市排名榜”,北京和上海两地已连续多年位居人气城市冠亚军。由于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叠加,且公路方面首次实行了小客车免收过路费等措施,各大景点压力陡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位于京沪等地城市中心区域的一些文化休闲项目反而成了长假“留守”人士“错峰”消费的新宠。

  10月1日至3日,记者在上海影城、和平影都等处看到,长假电影消费显现逐步升温的趋势。据上海影城票房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国庆期间旅游出行者大幅增加,分流了中秋档期的部分电影观众,不过1日起观影人次逐步增加,形成了一股与旅游出行“错峰”的本地观影潮。

  2日和3日恰逢周二、周三,是上海各大电影院每周的“半价日”,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和平影都出现了多个满场,个别影片从早场起就一路高挂“满”字牌。

  这种“错峰消费”的现象还出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东方艺术中心等知名的都市演艺中心。国家大剧院推出的国庆艺术周荟萃了歌剧《洪湖赤卫队》、话剧《王府井》等经典剧目,受到观众好评。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小剧场话剧《英俊与美丽》一票难求,上海大剧院热演的中文版音乐剧《猫》等还吸引了不少外籍“粉丝”。

  从河南到上海度假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假期8天有3天分别安排与家人一起观看音乐剧、烟花表演、电影等,感觉时间还不够用。

  假日文化消费在创新中变得可持续

  盘点近三年来的全国假日经济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公民的出游意愿有所波动,但北京和上海始终处于国内城市的领跑地位,假日文化消费项目在不断创新中变得更加可持续。

  统计显示,近年来上海“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次十分可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一度创造了“十一”长假7天累计接待观光游客801.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3亿元的历史峰值。

  2011年的“十一”长假,虽然上海全市接待观光游客656.28万人次,较世博会期间同比减少18.11%,但同期实现旅游收入60.21亿元,同比增长0.3%。

  今年由于双节叠加,加之原世博会中国馆“变身”为“中华艺术宫”重新开放,新的文化元素直接注入了假日消费。长假过半,据世博发展集团初步预测,上海世博会原址区域的“月亮船”沙特馆、意大利中心、奔驰文化中心等客流量进一步攀升,周边餐饮和纪念品销售额同期也有明显增加。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认为,从近3年来的上海“十一”黄金周文化消费趋势看,只要不断创新,“世博效应”可以得到延续,而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如何为“爆棚”的假日经济插上文化翅膀?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从今年全国各大景点人流车流爆棚的情况看,以“就地消费”“短途消费”为主的文化休闲项目更应提倡。为假日经济注入真正的文化内涵,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楼嘉军分析,为假日经济插上文化翅膀,还需“政府规划先行”。目前,我国多地已出台了与文化相关的城市发展规划,今后还有进一步落实和推广的可行性。

  据了解,北京市是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的城市,假日经济实质也被纳入了规划范围。上海率先将文化内涵植入“大旅游”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依托世博园区的顶级文化设施等,充分利用文化节庆活动,推介以京昆、民乐、杂技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认为,大众的文化需求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进一步增加不同消费层次的文化休闲项目供给,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假日经济的消费结构。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