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西湖景区免费10年 居民称不但变美也变大了

2012年10月08日 14:15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黄轶涵/文 黄昕/制图

  一组新鲜数据香喷喷地刚出炉:十一黄金周里,西湖景区迎客518.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4%,其中免费公园游客为409万。这是有史以来十一黄金周最佳成绩。

  这8天里,西湖边人山人海,而杭州大伯沈金其,除了早起外出锻炼外,一天里都在家附近活动。

  “把西湖让给外地游客么,我们都懂的。”沈大伯笑笑说。

  在他看来,10年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已经让杭州人享尽了福利,还惠及了外地游客——西湖景区成为国内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

  影响景观的建筑拆掉了

  十年来西湖不但变美,也变大了

  在西湖边打了十年太极拳,沈其金说,他有一种感觉,西湖好像变得越来越大了。

  “10年前的北山街,很窄的;杭饭码头,也很小,排队坐船的人多一点,就会被挤进西湖里。”沈金其笑着说。现在,站在香格里拉饭店对面的杭饭码头,平地开阔,朝南望去,水域一眼望不到边。

  沈金其的感觉,是对的。

  西湖综保工程十年,影响西湖景观的建筑,拆掉了58.5万平方米;通过疏浚,西湖水域多出了0.9平方公里;就连西湖的水,也变深了,从1.65米增加到2.5米,湖水透明度也从50厘米提高到79.8厘米。

  另外,这10年来,西湖景区的公共绿地,也多了100万平方米。这就是为什么,景区汽车这么多,但空气还是要比市区新鲜的原因之一。

  开放、通透、可进入

  西湖越来越耐看,留住游客脚步

  10年前的西湖,核心景区的旅游格局,一直有个怪象,就是“南冷北热”。

  “那辰光,南山路上公园很多的,但是都有围墙。沿着西湖边走,走不通。别说外地人,杭州本地人也不太去。”沈金其回忆,所以一到节假日,北线人山人海,南线就冷冷清清。

  2002年2月20日,沈金其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南山路沿湖的公园,都被蓝色彩钢包了起来。接下来,南山路一点点在变化。雷峰塔重新建起来了,从一公园可以沿湖一直走到涌金门、清波门、万松岭,太子湾也免费开放了……

  这10年间,曾经割裂的南山路,成了长假里最热闹的地方,游人如织。曾经冷清的湖西地区,成了人们寻幽休闲的好去处,农家乐声名远扬。沿湖而行,处处有美景,也留住越来越多的游客,这里不再是一日走马观花便能看尽的湖光山色。

  西湖综保工程十年

  52处景点免费开放

  十年西湖综保工程,西湖景区已经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西湖景区成为中国唯一,也是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

  时光倒回10年前。沈金其说,他喜欢没事就去湖边公园逛逛,以前每年都要买一张公园月票卡,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去得比较多,能省下一大笔门票钱。

  其实,十年前,很多杭州市民游湖都选免费的景点,比如苏堤、白堤这些景区走走。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外地来亲戚朋友了,才会花钱买票,去收费公园游玩。

  现在,西湖景区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包括博物馆和纪念馆在内,总共52处,占西湖景区公园景点(博物馆、纪念馆)总数的73%。杭州人去西湖边,就像去自家的后花园,走进走出,轻松自如。很多外地、外国游客都羡慕不已:这么美丽的景区,竟然不要门票?

  10年巨变 还湖于民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西湖边转悠,把西湖的变化、西湖的故事、西湖的不足,写成新闻,登在报纸上,给读者看。

  2002年,杭州市政府提出了“还湖于民”的口号。那年10月1日凌晨2点,西湖景区开始拆除外围围栏。

  “还湖于民”,不是要还人民一个破破烂烂的西湖,而是一个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西湖。随后的十年时间里,西湖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

  2002年国庆前几天,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和长桥公园的围墙绿篱从视野中消失了,曾经各自孤立的小公园,变为南北3公里长的环湖大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

  一年后,杭州又免费开放了杭州花圃和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两个名列“西湖十景”的公园,真正实现沿湖免门票。

  西湖免费开放的10年时间里,相继取消了10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足足有2000多公顷。免费西湖也从此成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中“风景资源回归大众”的典范。

  更难能可贵的是,去年6月,西湖申遗成功之后,西湖免费开放,“还湖于民”的目标不改变;对因文物保护需限制客流量的灵隐、岳庙、六和塔、虎跑等景点,承诺门票不涨价;今后还将继续坚持博物馆免费开放,并进一步加强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