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2岁老红军忆打日本鬼子:来一个灭一个最是痛快

2012年10月10日 15:26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92岁老红军忆打日本鬼子:来一个灭一个最是痛快

  侵略者敢侵犯我们,就叫他们有来无回。打日本鬼子,就好比打丧家之犬,来一个灭一个。谈起抗日,康文华老人激动地说——

  老红军档案

  康文华,1921年出生于陕西省佳县大佛寺,1935年参加红军,先后在八路军司令部、北京军区后勤直属公司等单位工作。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天津返回农村老家务农至今。

  ■记者 雷鸣 文/图

  童年拦羊求生存

  “我老家是佳县大佛寺,只知道自己是1921年出生的,具体几月几号都不清楚。后来当了红军、参加革命后,要建立档案,部队上把我的出生日期定在了3月3号。我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出生年月日。”

  9月8日,在延安市临镇石村一排整齐的石窑院落里,身体硬朗、气色红润的康文华老人向记者谈起了他的一生。

  “我在佳县出生,但我是在延安长大的。我3岁那年(1924年),父母亲逃荒将我们兄弟五人带到了延安临镇的麻黄塬村。一年后,又搬离了那个村子。”康文华老人说,他有3个哥哥、1个弟弟;在他四岁那年春天,由于吃不饱肚子,他和三哥便把野杏核砸开吃杏仁充饥,不曾想差点被毒死。

  “先把我给闹死(方言)了,人都停在那里动不了了,然后是我三哥。家里人就赶快救我们,把嘴撬开后灌了些草药,然后放在地上等着人苏醒。我活过来了,但三哥却没有救过来。”康文华老人说,三哥殁(方言)了以后,父母又带着他们兄弟四人离开了麻黄塬村,搬到了延长县安沟乡杨道塬村。

  “我们家在杨道塬村住了十几年,我就是从延长县参加红军游击队的。”康老说,他6岁就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羊,因为人小,经常需要大人帮忙才能将放到山里的羊群赶回来。为此,他不知道被东家骂过多少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9岁。

  “我9岁以后,才能真正一个人拦羊了,一直到14岁参加游击队。”康文华说,1935年元月,他跟着游击队上了山;不久,游击队又被整编成了正式部队,他被安排在彭德怀的司令部当警卫员。从此,就一直做警卫工作。

  少年扛枪闹革命

  康文华说,他当兵的时候,大哥康文成、二哥康文德也一块参加了游击队,全家3个人“闹红”干革命。

  “我们走到哪里,都有老百姓保护。那时候,我才觉得我活得像一个人了。”康文华老人说,参加游击队有半年多,因为部队整编,他和两个哥哥就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队。

  康文华回忆说,从1935年当兵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虽然没有直接参过战,但所在部队在山西的石楼、永河、洪洞及河南的安阳等地都打过仗。特别是最出名的平型关战役,他们部队都参与过。

  “平型关战役主要是115师在打,战斗进行了一天多时间就结束了。很惨烈,最后都变成了肉搏战。但那一仗咱们打赢了。”康文华说,平型关战役把日本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歼灭了;他记得当时战斗胜利后,整个部队都像过节一样高兴。

  “小日本敢侵犯我们,就叫他们有来无回。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到非常的开心。打日本鬼子,就好比打丧家之犬,来一个灭一个,那个痛快简直就没办法用语言来说。”康文华老人说,抗战胜利后,所在部队先后参加过许多战役。特别是平汉战役,给他的印象最深。

  “我们在安阳、沙河、漳河、丰乐等地方对进犯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自卫反击。那是1945年小日本投降后不久发生的事情。到了1949年,我在太行七分区工作”。

  中年回家又务农

  “全国胜利后,我到了北京军区后勤直属公司工作,最后又到了天津。在北京我成了家,爱人也有工作,是河南人。”康文华老人说,从1949年到1958年,他一直在北京军区后勤公司工作。1959年从北京到天津。在北京成家后,他先后有了3个孩子,到天津后,又添了一个宝宝。

  “三年后,我带着家人又回到了延安临镇的麻黄塬村,开始了农村生活。”康老说,1962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建设,他带着老伴及4个孩子回到了老家麻黄塬村。

  “老家只有我二哥在。”康文华老人说,回到农村的日子并没有多大起色,因为缺少粮食,他的爱人因为饥饿最后患上了食道癌去世了。因为家里穷,入土时,身上只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洋布衫,受尽了苦难。

  “我对不起爱人,跟着我没享过福,殁(方言)时只有一件烂衫子穿。我对不起她啊!”康文华老人哽咽着说,他现在一想起来就感觉到愧疚,觉得自己欠老伴的太多、太多。

  “我后来收到了康克清的信,老红军身份才被确认。”康老说,1978年,远在北京的康克清老大姐打听到他已经回到老家麻黄塬村后,从北京给他寄来了问候的信件。

  “康克清在信中说,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只管找当地的政府。我拿着信去找民政局,人家不但确定了我的身份,而且还解决了我的粮食问题。我吃上了‘供应粮’。”康老说,2006年,麻黄塬村移民搬迁,政府在石村给他们修建了窑洞,他家分了4孔石窑,现在他们已经是石村的村民了。

  “我现在一个月有将近2000元的工资,家里还有苹果园,还有十几亩地,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实在。”康老最后说,我今年已经92岁了。虽然子女们不让他干农活,但他仍然坚持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保证身体一直硬朗,能多活几年。

  记者手记

  采访康文华老人期间,不时有村民来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有村民说,康老是他们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人,许多村民都愿意到他家来“闲聊”。记者感觉到,康文华老人还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因为在谈到妻子的时候,老人几度哽咽。哭红的眼睛让人看着心酸。老人说,如果他的妻子能活到现在,看看现在的日子,那该是多好的事情!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