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新作"腰封"内容力求客观 不满小说被吹伟大

2012年10月16日 07:4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莫言。中新社发 胡洪林 摄  

  昨日,扬子晚报记者从莫言作品独家授权方获悉,莫言最新作品《我们的荆轲》首印20万册,定价36元,下周有望能到读者手中。针对目前有评论推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诸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字眼腰封,也会被绑上图书的说法。出版方表示,《莫言文集》肯定没有腰封,很干净。不过《我们的荆轲》是新书,腰封还是要做,但内容客观,不过分渲染。而此前,莫言作品《蛙》出版前夕,曾引起过“腰封”风波,当时,莫言就反感而“扯”掉腰封,以免让人反感,让人诟病。

  新书腰封还是要做

  但内容客观不会过分渲染

  2009年,莫言新作《蛙》出版前夕,有关“腰封”有过一阵子风波。莫言获奖之后,曾表示惶恐,这并不是因为他害怕这个奖,而是害怕得奖后的各种“搭车”和过度褒扬。那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字眼腰封,究竟是否会出现在即将出版的莫言新作封面上呢?昨天,莫言作品新的出版方北京精典博维营销总监陈望治表示,“《我们的荆轲》腰封还是要做的,但内容不会过分渲染,很客观,只有:‘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新作’一句话。”他强调,这是莫言最新出版的一部作品,“还是要给大师一个交代。”

  但他强调,“即将出版的莫言最新、最全的《莫言文集》很干净,没有腰封。”他透露,明天,将带着最先下机的一百本《我们的荆轲》新书,去山东高密与莫言见面。“《我们的荆轲》首印20万册,定价36元,下周有望能到读者手中。春节前,还将推出精装版《我们的荆轲》,满足收藏者需求。”针对目前莫言电子书满天飞,坊间也会趁机盗印,作为莫言作品独家代理方,陈望治表示,他们将协同莫言一同维权、打假。

  2009年11月,记者接到过一本薄薄的试读本,封面除了印着一个大大“蛙”字外,下方是莫言签名的一段话:“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莫言毅然表示,要“扯”下腰封。

  毅然“扯”下腰封

  我已经没有一点傲的感觉

  莫言毅然请求“扯”下《蛙》腰封,是有缘由的。去年8月,莫言带着他最新长篇小说《蛙》,还有中篇小说系列《怀抱鲜花的女人》等作品,亲临上海书展签售。当扬子晚报记者问起“腰封”风波时,曾作为中国先锋文学代表人物的莫言,并无咄咄逼人的反击,他的回答充满着自嘲式的淡然和理智。莫言介绍说,“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这段话是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中的文字,他表示,“这段话用来形容《蛙》,其实并不确切。”

  “我们这拨人,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写《蛙》时,我已经没有一点傲的感觉。”莫言坦言,之前,他总在借小说炫技,写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书时,自己还十分骄傲。如今,他称自己变得很谦卑,“现在,我开始降低调门,回到最朴素的状态。”

  所以,读者手中的《蛙》封面上,没有传统那张广而告之的腰封纸。“我希望不要有腰封。把那些形容词统统拿掉,没必要去炫耀某种东西,这只会招来反感,让人诟病”。这样的回答,与他反对老家建“莫言旧居纪念馆”的态度,是一个道理,不同意也不闹翻,他回旋说:“那个馆里的‘莫言’与我不是一个人。”

  处女作其实是话剧

  非典时闷在家里写出剧本

  莫言是迷恋话剧的作家,他在《蛙》的创作形式上找到了突破口,最后一部分还不忘玩起了剧本。与之相比,莫言新作《我们的荆轲》则完全是一部真正的剧本。这是一部话剧剧本的合集,分为《我们的荆轲》、《新霸王别姬》、《锅炉工妻子》三部。

  《我们的荆轲》讲的依然是荆轲刺秦王的古老故事,但是它虽然是一部历史剧,却拥有着浓郁的现代感。莫言成功地在对历史的解读中寻求到符合当下,特别是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新解。

  曾有报道称,1999年为空政话剧团创作的小剧场话剧《霸王别姬》是莫言的话剧处女作,但其实莫言曾经在《我们的荆轲》建组会上“自揭老底”:“虽然我第一次变成铅字的作品是小说,但其实我的处女作是1978年在山东当兵时创作的话剧《离婚》。那是我在看了《于无声处》和曹禺的剧本后模仿痕迹很重的作品。后来投稿至多家出版社都遭到退稿,一气之下投至火炉中一焚了之。”

  谈到剧本创作,莫言曾表示,一是兴趣;二是内心深处有话要说。在非典时期,他闷在家里一个星期,写出了《我们的荆轲》这个剧本。“后来部队整编,剧团不存在了。剧本就闲置了,直到人艺的任鸣导演看中了它。”任鸣闻听莫言获奖消息后,很平静地表示,私下研读剧本时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如果有作家能够斩获诺贝尔文学奖,那一定是莫言。”

  新作想折磨读者

  读完后笑完了哭、哭完又笑

  记者曾请莫言推荐他一生当中,比较有影响的一本书。莫言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史作品,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当时是4.5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个巨大开支,后来我母亲还是把它买下来。后来这四本书很长一段时间都陪伴着我成长。”莫言说买书他舍得,但平日从不乱花一分钱。因为他对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土地和粮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记得,1981年当兵时收到了相当于3个月津贴的72元稿费,他下意识地将这笔“巨款”由干巴巴的数字换算成沉甸甸的小麦,“多么喜人啊,几百斤小麦足可以把麻袋撑得满满的,几乎是一亩麦田的产量。”当《生死疲劳》获得香港第二届“红楼梦奖”时,他笑着说,最想做的就是把奖金换成大米。

  莫言表示,假如他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但他并不同意《生死疲劳》是自己的“集大成之作”这一说法。他说“我的‘集大成之作’应该还没写出来。”其实,关于莫言手头正在写一部新作的消息已经传了一阵,记者追问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莫言神秘地一笑:“我希望能写出一部读过后笑完了哭、哭完又笑的新作,折磨读者。”

  (蔡 震)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