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批判莫言的人,对中国文学发展一无所知

2012年10月22日 10:0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大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解读莫言获诺奖

  (记者徐静 通讯员陈红霞)“几乎所有批判莫言的知识分子,都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一无所知的”。针对近日我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该事的反应,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教授日前在广外作名为“我所认识的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

  谢有顺提出,此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中国人对于诺奖有一种深厚而纠结的情结。他认为不应该偏激化地解读莫言。

  谈及莫言获奖,谢有顺认为不是莫言需要什么奖项,而是诺奖需要莫言。莫言本人及其作品具有非常特殊的文学品质,谢有顺将其总结为四个关键词:感官、凶猛、探索和体量。

  谢有顺形容莫言是在用全身器官进行写作。在他的文字中,人们看到一个热闹的、有血有肉的世界,是莫言引领了感官的全面解放。同时,莫言的文字又是凶猛的。在当今文学普遍欧化的时代,莫言却上溯至本民族传统文学中去寻找灵感,贡献了新的艺术经验。谢有顺提到,莫言的作品具有庞大的精神体量,是顶立在天与地之间的。

  谢有顺还谈到,莫言的作品大量使用了被新文学摒弃的传统文学叙事方法。他认为,在文学语言中充分利用方言可以使作品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泥土气息和身体的气息。他说:“语言的规范是对人的感觉丰富性的限制、删除。”同时,他也认为白话文学以普通话为蓝本的创作需要反思。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