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回山东高密准备演讲辞:在那里我的心会很静

2012年10月25日 08:3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莫言回山东高密准备演讲辞:在那里我的心会很静
记者与莫言的合影

  回到北京的莫言,依然是无法安宁的。为了暂离外界的“喧哗与骚动”,他和女儿笑笑一直不敢开手机,但各路神圣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在追逐他。

  我们是他在获得诺奖消息公布之后,第一个到他北京家里做客的媒体。

  23日上午9点,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老小区,沿着窄窄的楼梯走上去,莫言的家就在3楼。房子不大,也很简朴,莫言穿着喜气的红色外套,在门口等我们。

  见了我们之后,莫言与家人整理一下行装,下午又坐火车去高密老家,准备诺奖颁奖时的演讲辞了。

  赶回老家写演讲辞,“在那里我的心会很静”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是在12月10日,莫言计划在12月4日出发去瑞典,一切都在准备之中。

  颁奖仪式上,获奖者要做5分钟的答谢,以及45分钟的演讲。对莫言来说,现在最关键的,是演讲辞还没写好。所以,他有些焦虑,急着回高密老家去赶工。

  自诺贝尔文学奖诞生以来,每个获奖作家的演讲辞都是经典文字。因描写中国农村的小说《大地》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颁奖典礼上有关中国文化的演讲,就是西方了解中国的经典之作。

  记者问莫言,会写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莫言说还没想好,当然文学与人、作家与一个民族的苦难沧桑,是肯定有的,“具体的,真没想好。”

  那回到高密去写,是不是想在家乡的土地上找感觉呢?记者继续追问。

  “也不完全是,故乡故土童年,对作家是无限重要的。我急着回去,主要是得马上安静下来。在那里,我的心会很静。”莫言说。

  其实莫言是无法安静的,记者去的那天,他凌晨4点就起来了,许多事纠结着他,而随着他的图书热销,大量的侵权更让他不安。

  问他为什么不出席前一天的维权发布会,又为什么不点侵权出版社和网站的名时,莫言说,“那天真的有事,又有精典博维公司在为我维权,也不必我自己直接面对了。”

  “侵权的,有的是老朋友,有的是利益使然,不是我不想点名,一个法制社会的文化出版环境要靠大家的自觉。我们不能给别人以口舌,自己国家的诺奖著作都被肄意侵权,怎么去保护外国的作家著作权呢?”莫言说。

  他自述祖上是浙江龙泉人,“我会来杭州写作、练书法”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百年一人。莫言本名管谟业,有韩国人说,莫言是韩国人。

  我们与莫言说这个时,他带着满脸的倦容,笑了。

  他说自己是生在山东高密,长在高密的,“但我的祖上,是从浙江龙泉县石马村迁移到山东高密的,所以我和你们也算是老乡。”

  “我的大哥对宗族家谱、族谱很有研究,他写过不少关于管氏宗族的文章。我之前也查看过族谱,知道天下所有管姓一族,都出自一家。我属于高密管氏一支,祖上是浙江龙泉人,发祥地是龙泉石马村。我这一代大致是龙泉管氏的第36代子孙。”

  莫言对族谱也做过点研究,他告诉记者,管氏真正的发源地,是山东平昌。

  “后来唐末战乱,有一支管氏南迁到江苏,有的往江西去了,有的往福建去了,后来一步步移过去,到了浙江龙泉石马村一带驻扎下。宋代,龙泉管家后代的管师仁,中了进士,后来当了副宰相,在任不久后就到山东高密定居。这位管师仁就是我们的高祖。”

  “所以我们高密管氏,先从北到南,后来又从南到了北,这个很有意思。”

  莫言说,2010年的夏天,他还专程去了龙泉石马村祭了祖。

  在短短3天时间里,莫言拜访了好几个村,“当地农民和我的高密老乡一样,淳朴、热情。他们拿出我的书让我签名,我特别感动。给他们签名的时候,我写上自己的管氏本名,他们是我的血脉一家啊。”

  莫言还从石马村的河边找了块石头带回家。回到高密老家后,他把石头给老父亲看,“我父亲拿在手里,很仔细地端详后,说,‘这个石头,跟咱高密河里的石头没啥两样嘛。’”莫言说,天下管姓是一家,石头当然也是一家了,这块石头,现在还放在高密老家。

  莫言的祖籍在浙江,而他与杭州也有很多的缘分——

  他喜欢龙井茶,为龙井茶写过打油诗;他在杭州有很多好朋友,作家麦家、画家何水法;他现在所有作品的版权都交给了一个杭州人办的公司——精典博维图书出版公司,他说杭州人的细心认真,让他十分放心。

  也许真是机缘巧合,莫言在获奖前最后参加的大型活动是“杭州市第二届学习节”,是由钱江新城与钱江晚报合办的读书活动。

  在2012年10月11日晚上,他获奖的那天,在消息公布后的半个小时里,他一直不知所措,默默地抽了七支香烟,是杭州的利群香烟。

  这是9月他在杭州参加活动时,作家麦家送给他的。他说他以前不熟悉这个烟,现在喜欢上了。

  记者邀请他颁奖归来后,到杭州来写作,他说一定会的,杭州让人宁静,不仅会来写作,也会找个环境练练书法。

  下一部作品是什么

  莫言获奖后,长长短短的作品都卖疯了,更多读者在期待他的新作。

  下一部作品是什么,是不是还是写农村?

  “现在还不好说,但为什么一定要写农村呢,作家的眼光应该是无限宽广,无论是题材还是手法。就算我写高密,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村与农民生活啊,那是一个作家心中的人的命运和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我写的是他们。”

  莫言说,人们对他的理解都有歧义,“就像对我的颁奖辞一样。”

  今年诺奖评委会颁奖辞的官方翻译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前评委会主席)等专家认为,将“魔幻现实主义”翻译为幻觉、幻象和想象力等更恰当,“莫言获奖最重要的理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莫言关注现实,关注中国,将幻象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这是他的创新之处。”

  对于诺奖带来的一切,莫言说,“作为一个作家,我希望人们去读我的作品,而不是关心作品以外的事。我也在努力构思新的作品。”

  记者 俞力培 兰杨萍  发自北京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