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永定楼设计灵感来源黄鹤楼 建造过程仅一年(图)

2012年10月25日 09:4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门头沟区滨河路以东,玉带般的永定河畔,一座高达64米的仿古建筑,攒尖楼顶,层层飞檐,在蓝天、白云和碧波的映衬下,显得雄浑壮美。门头沟区未来的新地标——永定楼,竣工在即。为此,施工单位京西建设集团门头沟城建公司的员工正全力冲刺。“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楼将是永定河绿色丝带上的标志性景观,”项目经理杨杰说,“早日竣工,市民就可以登楼一览京城风光了。”

  百姓期盼早完工

  深秋的京西,天空如洗过一般湛蓝清澈。漫步走在永定河公园,圣洁的永定河母亲雕塑、蜿蜒的永定河文化浮雕墙身后,八层的永定楼已经亭亭而立(如图)。

  记者今年5月到黑河沟时,永定楼还是个完全看不出形态的半截钢架子。短短5个月,永定楼惊艳变身。“这楼真漂亮,什么时候能竣工?到时候免费对居民开放吗?”记者一见到项目经理杨杰,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这三句话,也是最近来遛弯儿的居民最常问的话。”杨杰说,自从永定楼摘下了绿色护网的“神秘面纱”,就被很多居民“惦记”上了。

  杨杰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他记得,如今碧波荡漾的黑河沟早几年根本没有水,现在的永定河公园地址以前是块荒地,有个大深坑、鸽棚,还有一些小商贩汇集在此买卖小商品。所以,他和其他门头沟区的居民一样,欣喜这里发生的变化,也十分理解大家想早日登楼、远眺美景的急切心情。

  杨杰说,永定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有人查资料发现,黄鹤楼的建造过程是四年,我们建永定楼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建设初期,周边居民的期待就让我们感觉工期更紧张,不说一天一个样儿,起码隔十天得看见层高往上长。”杨杰介绍说,除了春节一个月天气冷,不宜施工,一年来他和项目部人员从未休息。如今,永定楼只差西南角的几处飞檐正在安装,主体工程已经于5月底全部完成,最晚11月中旬,永定楼将全面竣工。

  施工突破两大难点

  永定楼于2011年8月23日破土动工,当时项目经理杨杰真有点心里没底,“我干这行19年了,这回却碰到了两个‘第一次’,也成了这个工程的两大难点。”杨杰说,首先,永定楼高达64米,工程结构为钢框架加混凝土筒体结构,且混凝土结构又为较新型的钢管混凝土。“这和以前建房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不同,我是第一次接触。”为了弄明白这种新型结构,杨杰翻阅了大量资料,多次和有经验的工程师沟通,还去天津一个工地现场“取经”。“边摸索边干,现在永定楼终于基本成型了。”

  这也是杨杰第一次做“仿古建筑”,层层相叠的飞檐斗拱看去精美绝伦,实际工艺非常繁琐,“大小构件有上万个,要按图纸拆分成小件,再吊装、焊接。”此外,安全问题也没少让杨杰操心,“你看现在工人在做油漆彩绘,都是系着安全带,攀着脚手架,按说外檐施工都有吊篮,但这种仿古建筑做不了吊篮,因为楼顶是坡屋面。”杨杰说,永定楼最高的层高达12米,柱与柱之间的跨度大,钢构施工工人在横梁间行走时,要格外小心。

  1小时接打20余个电话

  如今杨杰的办公室是永定楼一层的一间小屋子,办公室里有一张单人床,上面摞了厚厚一沓图纸,寒秋使得这间空旷的小屋子更加阴冷。在采访的一个多小时内,杨杰接打电话20多个,事无巨细地协调现场各个施工环节。他说,这样的忙碌其实是工作的常态,“大事小情都有,各工种、专业交叉作业,协调各专业谁先谁后,谁影响谁的问题,确保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

  “不久以后,市民就可以从外部台阶直登永定楼。”站在永定楼脚下,杨杰介绍说,永定楼一至三层为台基;四至八层为塔体,现在内部电梯已经安装完毕。“到时,市民们多了一个远眺赏景、俯瞰永定河的好去处。”

  晨报记者 张璐 文并摄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