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公共艺术品调查:数量不少,口味偏单一

2012年11月01日 13: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公共艺术品调查:数量不少,口味偏单一
南宋御街的“四世同堂”

  半个月前,一条“钢琴阶梯”悄然出现在武林广场1号地道口,这份突如其来的城市情趣,让很多人一边感叹“杭州真文艺”,一边加入了踩琴键的大军。在@钱江晚报文艺家发起的视频征集活动中,甚至出现了有才读者大跳“江南Style”的镜头。

  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宠,“钢琴阶梯”热了。喧嚣之外,杭州曾经那些“名噪一时”的公共艺术品,现在都“过”得怎样?经过调查记者发现,杭州人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度相当高,对城里大多数公共艺术品的“保养”工作也都很精心。

  但同样有人提出,很多公共艺术品,没有“钢琴阶梯”那么好玩。正像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说的,“从目前来看,功能性和互动性兼具的公共艺术品,杭州还是比较稀缺。”

  报告一

  整体情况:

  东西不少 品种还是单一

  据杭州市城市规划局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杭州目前的城市公共艺术品有近140件,主要分布在西湖、拱墅、上城、下城4个城区。

  “近一年多以来,应该还有增加。”杨奇瑞创作、研究公共艺术多年,曾经连续一周在杭州城里“瞎逛”,就是为了找那些有趣的公共艺术品。“精确的数字我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跟国内很多城市比,杭州的公共艺术还是算繁盛的。”

  经过三天的实地考察,记者发现,铜制类的公共艺术塑像,大多数分布在西湖周围。像毛家埠的“西湖船娘”、一公园的“下棋”、雷峰塔附近的“白蛇传”等等。这类作品,多以反映西湖的历史、文化、传说。

  此外,南宋御街也是公共艺术的集中地。跟环湖相比,南宋御街融入了更多创意元素。像鼓楼段的“九墙”、平海路段的“笔墨纸砚”等,更趣味,也更有生活气息。

  除此之外的一些雕塑、彩绘,则零散分布在湖墅南路、体育场路、信义坊、下沙大学城等地,并无太大群聚规模。

  “杭州的公共艺术数量不少,但口味还是偏单一。”杨奇瑞说,跟千篇一律的雕塑相比,“钢琴阶梯”这样的就显得更有趣。他甚至觉得,可以再加点原创性进去,“比如能不能把楼梯做成古筝的样子?这才是有我们民族元素的东西。”

  报告二

  游人眼中:

  都是合影的好素材

  三天时间里,记者连续踩了几个“公共艺术点”。

  第一天,目的地是鼓楼脚下的“九墙”。这个由9堵废墙改造成的艺术品,曾在全国引起轰动——木扶梯、檀木箱、老式自行车,这些带着老杭州趣致的物品,都以“半嵌”的浮雕姿态浮出墙体。

  尽管下着细雨,但记者观察了一下,20分钟时间内,还是先后有6、7个人与九墙“互动”。其中,握着挑空的自行车扶手傻傻一笑,成了最常见的定格。

  虽然九墙上多为做旧器物,但仔细看,每一堵墙都拾掇得干干净净,周围的地面也无任何杂物。附近十五奎巷的一位老太告诉记者,每周“九墙”都会有人定时打扫,“上次有几块瓦掉了,第二天就有人来补好了。”

  和“九墙”一样,位于南宋御街口的“四世同堂”铜像,同样“保养”得不错。虽然时间长了铜有些发黑,但用手一摸,还是有明显的平滑感。一位保安告诉记者,天气好的周末,每天来四世同堂合影的人,少说也有50多个。而为了防止盗铜,他们每天日夜都有人巡逻。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游客,80%的被访者,都能准确说出这是“公共艺术”。在四世同堂附近,记者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一家三口轮流上去“冒充”家庭成员拍照,最后索性启用了自动拍摄,仨人全部上阵。爸爸钟诚隆告诉记者,他们还是更喜欢这种有一定互动性的公共艺术,“没有太多距离感”。

  昨天,记者还留意了体育场路、环城西路沿线的漫画变电箱。虽然已经推出了一年多,但箱体表面均没出现掉漆、污染等情况。在环城西路的一个变电箱旁,记者随机拦访了8位路人,除了一位叫Jose的老外,其他人都答出了“这是变电箱”。

  显然,对于这类城市公共艺术,杭州人早就习以为常,倒是一些游客会很好奇。得知玄机后,Jose赶紧靠着变电箱,让朋友拍了几张照片。

  报告三

  创作者说:

  杭州这个“客厅”还是挺宽容的

  对于那些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者来说,他们希望作品跟城市达到怎样的融合度?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否又让他们满意?

  著名的九墙和四世同堂,都是出自杨奇瑞之手。他说,做这两件作品的本意,是试图在平常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意向来。

  无论是九墙上的旧东西,还是四世同堂那一家人,都是杭州人生活的缩影。“外地人看到后有了解度,本地人看到后有亲切感”,大致就是杨奇瑞的创作动机。

  “跟其他城市相比,杭州公共艺术的塑造和保护,已经算是很到位了。”杨奇瑞说,他也好几次去看过自己的作品,感觉“从来都挺精神的”,“功用上,也基本上实现了我想传达的东西。”

  当时受邀为杭州的变电箱“化妆”时,漫画家猪乐桃是最早交稿的一个。一来,她想让杭州变得更Q,二来,也想让自己的“小猪”形象被更多人知道。

  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在微博上转发猪乐桃的“变电箱”,这也让她很开心:“很满意,好像还没有一个城市像杭州这么大胆。”

  对于大街小巷的城市公共艺术,管理者们基本还是“顺其自然”。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是“钢琴阶梯”的主管部门,中心副主任钟峥告诉记者,像“钢琴阶梯”,去踩的人多,说明大家喜欢,他们不会采取强行限制等措施。“每个‘琴键’本来就有几万次的寿命,踩得多了,最多把更换时间提前,整体的维护,最终还要靠市民的集体素质。”

  报告四

  前景展望:

  地铁时代公共艺术会更猛

  什么样的城市公共艺术,才是杭州需要的?

  过不了多久,杭州马上就要进入“地铁时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生发,也随之有了更多可能性。

  “这是肯定的。”杨奇瑞告诉记者,像巴黎、莫斯科等城市的地铁,几乎就是公共艺术的“策展室”。而杭州地铁一期,首先被利用的只是墙面。到时候,15面公共艺术墙,会出现在售票口、换乘大厅等各个空间,上面带出的,则是“女装之都”等杭州烙印。

  “实际上,像地面、吊顶、台阶、电梯扶手等地方,都还大有空间可为。”杨奇瑞说,在这之前,他们曾经为地铁设计了一种高科技壁画,随着人群的走近走远,墙上的画也会随之变化,“暂时还没有启用,但随着以后2、3号线的完成,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钢琴阶梯”只是一个按钮,启动了不少普通人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地铁时代到来后,会有更多有价值、有趣味的公共艺术。到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惊讶。”

  记者 陈宇浩/文 吴煌/摄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