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美人鱼》5场票房超200万 用韩美林题字做背景

2012年11月01日 16:09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耗资1800万、携手世界顶级大师精雕细刻的中芭年度大戏《小美人鱼》,不仅圆满结束其9月底的首轮演出季,更是成为2012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收官之作。

  首演结束,再访中芭。次日就是优秀剧目展演,文化部格外重视。从演出部主任到今日的中芭副团长,王全兴对高端艺术芭蕾舞的市场推广格外在意,也格外用心。演出结束时特别安排了明星签名活动。“到时就用韩美林先生给《小美人鱼》的亲笔题字做背景,这可是推广芭蕾的好时机。”王全兴说。  

  中央芭蕾舞团携手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引进剧目《小美人鱼》,历时13载,接洽近5年,前期准备超过24个月,排练横跨春、夏、秋三季。首轮演出季,仅5场票房收入即已超200万元。

  中国芭蕾

  三管齐下的发展方略

  一场成功的芭蕾演出离不开幕后工作者的统筹操作。中芭的王全兴副团长1973年开始学习芭蕾,后来转到幕后进行演出经营工作。稳重的语调、温柔的笑容、优雅的坐姿让人强烈感受到只有芭蕾才能塑造出的气质。每每提及芭蕾,王全兴总会露出自豪的神情,“中芭自成立以来,先是以《天鹅湖》等世界经典曲目为演出重点,1964年出品以中国革命为题材的《红色娘子军》,引起的反响相当强烈,在国外演出时一票难求”。

  对于中国而言,芭蕾毕竟是外来艺术。自1959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起,中国的芭蕾舞者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这门高雅的“洋艺术”表达中国人自己的情感,讲述自己的故事。目前中国芭蕾的发展方略是三足鼎立,一方面传承古典芭蕾经典作品;一方面完善本土原创,推出更多反映民族情感和中华文化的作品;第三方面就是不落后于时代的当代和现代芭蕾,“这部分是尤其需要迎头赶上的,目前创作力量还不尽如人意,但已有起色。中芭已坚持三年的芭蕾创意工作坊就一直试图用当代语汇为芭蕾寻找新的支点”。

  经典剧目

  从来不会与生俱来

  当下备受关注的新剧《小美人鱼》,改编自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对中央芭蕾舞团而言,这次尝试无疑是对古典芭蕾的颠覆,挑战不仅来自华丽的舞美设计,更有多重舞蹈语汇的融合。同时,长达两小时的大型剧目,进行不关幕场景切换也是中央芭蕾舞团从未尝试过的。

  《小美人鱼》会成为新的经典吗?“不妨换一种方式来回答你的问题,舞台上演出的剧目都是精品吗?当然不是。”王全兴说,“经典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经典剧目一定是在不断的磨炼锤打中,融入各时代的精神,认真阐释、加工、完善,才逐步形成——好剧目逐渐成为精品,进而成为经典。《红色娘子军》就是个例子。”

  在王全兴看来,有长远眼光的艺术单位及文化管理者,善于把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好戏作为剧院的保留剧目,作为缺少舞台经验的年轻演员锻炼演技、提高鉴赏能力的练兵场。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会转化为可贵的表演经验;而自身理解力、经验、技能与经典剧目之间的距离,能激励有艺术理想的年轻演员提升精神品质,在学习和实践中,演员队伍就培养起来了,情操就修炼出来了。

  突破小众

  有包场更要有散票市场

  相对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直观的台词表达,芭蕾的欣赏相对局限于高知群体。“这和国外不同,国外市场走出了科学合理的芭蕾发展路子,500年的发展史培养了众多的芭蕾爱好者。”王全兴说。“中国芭蕾的消费市场刚刚起步,经济的腾飞强化了艺术的吸引力。大概从10年前开始,高端企业开始包场演出。”2001年王全兴刚上任演出部主任,那时主要是银行、证券公司开始陆续与中芭合作包场演出,作为与高端客户的联谊方式。企业方面会列个小单子,征求客户意见,选项有字画鉴赏、音乐、歌剧、芭蕾、话剧等等,芭蕾总是“高票当选”。

  如今参与包场的企业越来越多,建筑的、房地产的、汽车、银行。“这是很欣慰的现状。而且芭蕾的魅力往往能有效‘牵’住观众,中途离场的情况非常少。”王全兴说。新剧《小美人鱼》已经得到宝马公司的两个包场,越来越多的观众变被动地看为主动地欣赏。

  然而,包场过多也凸显了芭蕾的小众特质,进一步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培育消费群体,另一方面要抢占市场。在欧美等芭蕾发达的国家是没有包场和团体票概念的。而国内,假如年底有十场演出,恨不得一半都是包场。”王全兴说,这正是目前中芭的困惑,包场过多、消费群体面过窄、与芭蕾艺术的真正普及尚有距离,这无疑是发展瓶颈。

  对话

  商报:这部《小美人鱼》属于现代芭蕾,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现代芭蕾和古典芭蕾的关注度是否相同?

  王全兴:在国外,古典芭蕾已经是老年观众偏多了。发展到今天,芭蕾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大家对芭蕾的喜爱也开始分化,年纪大些的爱古典传统,年轻人喜欢现代芭蕾更多一些。包括罗兰·佩蒂、克兰克等的作品。《奥涅金》、《罗密欧与朱丽叶》、《驯悍记》等等,《小美人鱼》编导诺伊梅尔是克兰克的学生,手法非常时尚,很有现代的思想性。现代芭蕾在国外的市场越来越大。

  而中国喜欢古典芭蕾的居多。一方面由于中国接触芭蕾的时间本就不长,中芭建团也不过50多年的历史,我们更多的理解还停留在《天鹅湖》、《睡美人》,对现代作品接触少,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如古典芭蕾那么清楚。但是芭蕾艺术毕竟是一步步发展的,作为创作者,需要提高对现代芭蕾的关注度,让芭蕾活在当下。

  商报:这次演出前,中芭刚刚结束了在日内瓦和韩国的巡演。国际市场的商演对中芭发展有哪些启示?

  王全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芭每年都会有几次国际演出,去美国、法国、俄罗斯等芭蕾强国去演出也看人家的演出,看人家的运作模式和创作手法,也将我们的表演反馈给他们。暂且不谈艺术层面,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英法的芭蕾演出是没有团体票和包场概念的,而且通常是今年卖明年演出的票。都是作为单一个体的消费者直接走进剧场。他们的市场模式和艺术结合已经非常成熟,反观中国还有所欠缺。

  目前,我们的包场大于散票市场,利润收入也比散票市场来得快,国内包场费用大概在50万到60万元一场,真正卖票可能只有30万到40万元。而中芭演出部需完成经营指标,保证演员们的基本工资,才谈得上新作创作。一面有市场指标的压力,一面又不是大众艺术那么好推广。

  商报:推广难也许并不是欣赏层面的差距,而是芭蕾演出票价的确非常高。怎样解决高票价问题?

  王全兴:芭蕾的确是高消费的艺术,中芭毕竟不是全额拨款单位,也是需要演出费的。尤其在消费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次巡演仅二三场没有办法不赔。

  比如《小美人鱼》服装、色彩、对场景、海浪的具化,造价都非常高,我们去外地演出,装台就要装上三四天,外加三四天演职人员的吃住行,那得多高的票价才能收回成本。一般的演出商并不敢接。一方面结合巡演降低成本。假如单去重庆可能高价,能连带上成都不就摊薄了成本了?目前《红色娘子军》是中芭市场运作最好的一台戏,演了快50年了,演得最多、盈利最多的都是这部戏。有了演出场次的保障才谈得上收回成本。新戏《小美人鱼》刚开始起步,演出费肯定比老剧目要贵一些。

记者 姜琳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