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住建部发布传统村落调查结果 山东上报350余个

2012年11月02日 14:48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住建部发布传统村落调查结果山东上报350余个

  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介绍,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还剩下两三千座,而在2005年还有约5000个,7年消失近一半。记者今天从北京得到消息,住建部近日发布全国传统村落调查结果,各地共上报上万个传统村落,其中山东省上报了350余个,位列全国16个登记上报300个以上传统村落的省份之中。

  调查内容翔实丰富

  全国传统村落调查是由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于今年5月共同启动的。目前,调查工作已初步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登记上报了11567个村落信息。登记上报1000个以上的省有3个,其中云南省最多,有1371个,山西和贵州分别为1213个、1095个,占登记上报总数的31.8%。登记上报300个以上传统村落的省份有16个,共上报了10259个村,占登记上报总数的88.7%。记者今天采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的有关负责人时了解到,这次我省共上报了17个城市的350余个传统村落,位于16个登记上报300个以上传统村落的省份之列。

  此前,四部局曾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并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负责建立传统村落分类体系和确认标准,选定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定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监督条 例 ,以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的认定指标内容划分较细,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是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和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每个体系中又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下面又分为若干内容,如稀缺性、久远度、丰富度、完整性、工艺美学价值、连续性、规模等,每项都有一个打分标准,只有达到一定分值才具有上报资格。本次上报的数据和结果基本体现了我省的整体情况。

  济南上报17个传统村落

  记者在山东省上报名单的350余个传统村落中,发现济南上报了17个,分别是长清区的方峪村;章丘市的朱家峪、旧军、三涧溪村、三德范村、博平村、温桑村;平阴县的东蛮子村、白云峪、东峪南崖村;济阳县的举人王村、乔家村、店子村、司坊村、流河村、刘台村、朝阳村。因为时间、人力等原因,各区县调查、打分、上报速度不一致,目前各区县还在不断进行调查、统计,争取能把更多的传统村落发掘出来并上报。

  记者曾经对济南的三涧溪、方峪村等传统村落做过专题报道,发现济南的很多传统村落虽然保存情况不错,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传统建筑更新换代、拆建等损害传统村落原始面貌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传统村落难以达到上报标准的原因之一。

  国家将确定传统村落名录

  今年5月5日,记者曾就传统村落保护问题在济南采访了冯骥才,当时他告诉记者,在2000年时,我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70万个。也就是说,10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那么其中有多少古村落,则无人知晓,也无法知道,因为从没有任何部门、机构或个人做过这个调查。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和7000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遗”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从这个角度说,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遗产,价值我认为不比长城小。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最深的根在这里面,中华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体现在里面,文化的创造性也在村落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其所附有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这种变化现在看来势不可挡。保留这些文化遗产相当困难。

  冯骥才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记者从他这里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是目前全国还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则只剩下两三千座,而在2005年时还有大约5000个,也就是说,在近7年中消失了近一半。“当前传统村落缺乏保护性措施,消失速度急剧,我们早一天发挥作用,就会少损失几个传统村落。”冯骥才对记者说,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地推荐的候选村落进行评定,尽快确定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赵晓林)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