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子善:旧书不是垃圾,当下多新书才是垃圾

2012年11月07日 14: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陈子善

  “收藏旧书,就是收藏历史。”昨天下午,深圳知名旧书店尚书吧六周年学术讲座邀来陈子善教授讲述《旧书店与我》的故事。陈子善用两小时的时间,回顾了1950年以来中国内地旧书店的演变历史及其个人与国内国外旧书店的因缘互动。

  读旧书是件等级森严的事

  “旧书不是垃圾,在当下,许多新书才是垃圾。一个没有可供读书人流连忘返的旧书店的城市不是真正的城市,是十分可怕的。”近日,陈子善在自己微博如此表态。讲座上,他首先阐述“旧书店”的定义,“它与二手书店以及特价书店相关联但不相同,但也不至于古籍才算得上旧书,五年十年以上的都可称之为旧书。”

  陈子善说,自己是从初三开始迷上旧书店的,在那里他获取了文化知识的启蒙。据他介绍,1949年以前中国内地出版无序,旧书店自力更生但相对独立;时至1956年公私合营后,旧书店被并入了国营书店。“优点是可以统一管理调拨,缺点是每经过一次社会政治运动,就总有一批作者的作品被禁,读者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窄,使得文化传承变成了一个做减法而非做加法的过程。”

  到了“文革”时期情况则更紧张一些,陈子善会议说,当时所有想淘旧书的人都需要单位出示介绍信,才能进入大书店所谓的“内部参考室。不过,陈子善还是常常在“拣剩”时发现宝物,比如以一块五毛钱买下一本沈从文签名版的《边城》。

  旧书因买卖易主而改变命运

  “书都是有命运的。有的几百年还能顽强生存,有的刚出世便作为一种物质形式销掉。”陈子善说,随着改革开放,个体的旧书摊乃至旧书集市开始逐步出现,旧书的命运也变得更加富有意义。

  陈子善还常常跑去境外去买旧书。比如1987年第一次去西柏林开会,他便带着龙应台跑去当地的中文旧书店淘了一大堆书。另有一次去日本淘书,他还带回了鲁迅亲笔书写的一封关于买书的信。就连去台湾和香港时,他也能从堆到天花板高的八卦杂志和小说中,淘到了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宝贝,“这些旧书因为买卖易主而构成了自己奇特的人生。”

  关于旧书店的未来,陈子善怀抱着“审慎的乐观态度”。“旧书籍如此浩瀚,光是把中世纪以来的作品全部输入互联网,我想都还需要很多年。”陈子善说,其实网络并不会是旧书的终结,旧书或旧书店也可以与网络发生关系,与之好好并存发展下去。”

  记者 孟迷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