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梁启超赞广东名流曾习经: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

2012年11月08日 15:22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曾习经。(资料图片)

  社会变革之际,有人为主将、为先锋、为旗手,叱咤风云,引来如云应者,固能得一片喝彩之声;有人则坚守事业或节操,不为潮流所动,亦能赢得世人敬重。近代广东名流中,梁启超和曾习经就是这样的两个典型。

  曾习经与梁启超是昔日广雅书院同窗,但此后两人处世做事风格大迥。梁启超与夏曾佑、黄遵宪等高举诗界革命的大旗,可谓近代文学革命的先锋,而曾习经更注重格律,梁鼎芬、曾习经、罗瘿公、黄节并称近代岭南四家;梁启超与康有为共同策动戊戌变法,世称康梁,名重一时,而曾习经则甘做遗民,躬耕陇亩,自食其力。曾习经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赢得了梁启超的尊敬,梁启超曾在文章中称曾习经为“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

  帝阙龙纶绵世泽

  曾习经(1867—1926)字刚甫,号蛰庵,揭阳霖田都(今揭西县棉湖镇)人。曾习经出生于官宦之家,兄弟四人中他排行第三。他天资聪颖,刻苦过于常人,弱冠之年即被选补为县生员。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省城办广雅书院,聘请著名学者梁鼎芬为山长,在各府州县选拔高材生深造,曾习经与其长兄述经均被选中,与梁启超、麦孟华等同窗。曾习经在广雅得名师亲授,学业大进。不久他转到广州学海堂就读。

  光绪十五年(1889年),曾习经与长兄一起中举,同科中举者尚有梁启超、张元济、汪兆镛、陶颐巢等。次年,曾习经赴京会试,又得中进士。他兴高采烈地回到故乡,将府第加以修葺,请人书写“进士第”匾额,并自撰门联:“帝阙龙纶绵世泽;臣家凫藻咏恩波。”

  光绪十八年(1892年),曾习经参加殿试,以成绩优异,授户部主事。他从此开始长达20年的官场生涯。不久,经户部尚书翁同龢举荐,曾习经升任机要补官,不久又调升户部员外郎。

  楼头缺月夜何晓

  曾习经与梁启超曾是学海堂同窗,光绪十五年,他俩一同进京会试,曾习经高中,而梁启超未取。光绪二十年(1894年),梁启超再次进京准备参加次年的会试,而曾习经已任职户部,他与梁启超、麦孟华、夏曾佑等人“日相过从”,“文酒之会不辍”。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称他与曾习经“时或就其所居之潮州会馆共住,每瀹茗谈艺,达夜分为常;春秋佳日,辄策蹇并辔出郊外,揽翠微潭柘之胜”。时值甲午战败,曾习经“忧伤憔悴”,他与梁启超“一夕对月坐碧云寺门之石桥,语国事,相抱恸哭”。

  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梁发动公车上书,在京师成立强学会,曾习经与长兄都积极参与。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临行,曾习经赋诗相赠:“楼头缺月夜何晓,骑马与君相送行”;“他年独自亲调马,愁见山花故故红”。依依惜别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梁发动戊戌变法,曾习经虽没有直接参加政治活动,但从他的诗词可见,他也是主张新政拥护变法的。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飞花飞絮都含恨”,曾习经此时的诗词充满了愁绪。

  俸入外一介不取

  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为度支部,曾习经升任度支部右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提调、印刷局总办等职。当时朝廷实施新政,“部务新创”,度支部中修订税务及钱币制度、创办税务学堂、设纸厂、开印局,曾习经都是主办者,“擘划尤精”,“所定章程,多出刚甫手”。他在度支部时,“律己最严”,“俸入外既一介不取”,曾两次得光绪皇帝召见。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翌年初,曾习经深知清廷大势已去,难以维持,先于清帝退位一日辞官。革命既成,袁世凯窃取民国大总统之位,到处罗致人才,准备复辟帝制。袁氏部属多为曾习经旧交,他们尝力劝曾习经复出,均被一一谢绝。曾习经不愿做“贰臣”,他打算做一位彻底的“遗民”,正如他后来曾自述:“余受朝廷厚恩,兼任数职,能于国变之先引去,大节无亏,差事自慰。节操二字不可不慎也。”及后民国政府也曾三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曾习经也都固辞不受。

  日随老农课晴雨

  曾习经以积俸五千元在直隶宁河杨漕(今属天津)购地筑舍,躬耕陇亩,自号“蛰庵居士”,长期过着田园隐居生活,偶尔他也往来于京津之间,与三二知己吟唱酬和,“布衣草履,日随老农课晴雨,话桑麻,绝口不谈时事”。

  曾习经隐居杨漕,却不忘故乡揭阳。每于农闲,他往往要回故乡探望老母和兄弟,并常接济亲戚朋友中之贫病孤寡者。曾习经为官时即以清廉著称,“去官则无复余财以自活”。杨漕又多为盐碱地,且经营不善,故“岁屡不登”,以至入不敷出,他只得变卖图书、字画、古玩以维持生计。

  1919年底,曾习经长兄述经病逝,接此噩耗,他连忙从杨漕日夜兼程返回揭阳,料理后事,撰写了一篇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墓志铭。1920年底,曾师梁鼎芬也以病谢世,他连作挽诗三首以为悼念。1921年秋,曾习经的慈母李老夫人以高龄九十三岁骑鹤西归。

  亲人、师友相继去世,曾习经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加之南北奔走,不断往来于揭阳与京津之间,身心疲惫,他自己也患上痈疽恶疾,一病不起。1926年9月17日,梁启超在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谈及曾习经病剧,“现在已溃破,痛苦万状”,梁启超数日前去看他,非常伤感,“一面送他了钱,一面劝他无须找医生白花钱了”。

  故都遗老一人而已

  1926年夏天,曾习经在病痛中度过了60岁寿辰,他将凝结一生心血的自选自书诗稿交给好友梁启超、叶恭绰两人,请他们代为删定、刊印。8月,康有为赴京,闻知曾习经病情,即往潮州馆探视。10月4日,曾习经在北京宣南丞相胡同潮州馆逝世,梁启超在挽联中写道:“不食民国粒粟,不染清宫点尘,关节耐岁寒,故都遗老一人而已;忆与孺博联诗,忆与孝通载酒,交期数泉路,少年同学逝者如斯。”其后,他又作文题曾习经遗像,他在文中赞叹:“其施于政事者,文理密察而不失其器宇之俊伟;其发为文辞者,幽怨悱恻而愈显其怀抱之清新。既不能手援天下之溺,则归洁其身,年四十四全节以去,六十而返其真。呜乎,此揭阳曾刚甫右丞,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

  同年12月,梁启超曾致函江庸,商量出售曾习经藏书,以为抚养其后人之资,称其“书虽不多,率皆初印精本也。环顾力能任此者,舍东方文化会外无它望”。

  记者 夏和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