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付费"话剧试水演出市场:培养观众进剧场习惯

2012年11月15日 15:51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前晚,本报与艺隆演出公司联合推出的“后付费”话剧第二场结束了演出。由于剧目的临时调整等原因,最终有40多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只有七八人没有付费。尽管两天的票房收入要比平时的正常演出低很多,但初次尝试这种方式却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扩大观众群 让没看过戏的人进剧场

  前晚的演出,让主办方惊喜的是,观众中绝大多数都是此前从未看过这部戏的新观众,除了有一些中老年人,甚至还有一些农民工也走进了剧场。艺隆演出公司总经理陈小红介绍,《梁祝》系列话剧能够走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最先得到了年轻的都市白领的喜爱,所以才靠口口相传获得了很好的票房。但事实上,这部话剧并不只是为年轻人设计,中老年观众也可以接受。

  陈小红说,把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吸引到剧场一直是她的目的。

  改变演出套路 剧目种类会多元化

  近3年来,虽然《梁祝》系列话剧获得了很好的评价,甚至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但事实上,只打造这种本土化爆笑喜剧并不是陈小红的本意。陈小红认为,并不是讲几句搞笑的大连话就成了本土化话剧。《梁祝》的走红过程虽然很艰难和曲折,但这其中也有很多幸运成分。

  《梁祝》的前两部都是以大连话的搞笑元素获得了肯定。在第三部的初次创作时,曾经尝试过撇开大连话,让戏剧占主导,但首轮演出后观众反响并不好。后来,陈小红又重新修改了剧本,尝试先锋派风格,新的《梁祝3》会在月底上演。

  陈小红认为在养成了观众进剧场的习惯之后,培养观众的审美素质则是下一步的任务。也许将来会逐渐尝试一些新的风格的作品。

  趋势

  后付费成常态

  尽管与平时的正常售票相比,初次尝试“后付费”演出形式在票房上并没有收回成本,但陈小红还是决定以后要把这种演出方式延续下去,现在计划以后定期都会以“后付费”的形式进行演出。

  陈小红认为,观众是可以培养的。许多人把“后付费”当成了“免费”,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也许将来这种形式成为常态后,大家就习惯和自觉了。 2006年,陈小红引进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时,她便与杨丽萍采取了“票房分成”的方式。事实上,这种方式对于杨丽萍而言是一种冒险。但她个人对票房很有信心。陈小红说,“后付费”其实与这个案例是一个道理,只要对作品有信心,观众是可以培养的。 记者李洪波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