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友友:我每天都在思考音乐、人们和文化

2012年11月18日 14:56 来源:晶报 参与互动(0)

  11月16日晚,57岁的马友友出现在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上,用怀中那把制作于1712年、已经“300周岁”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为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主办的“全球通艺术季十周年盛典”呈现了世界级的演出品质。整场音乐会,马友友在合作了30年的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的默契伴奏下,展示了他在音乐的抒情性和戏剧性之间转换自如的功力,将最简单的乐句演绎出了最深沉的感情,充满着无穷的变化。由于行程紧张,马友友并没有接受媒体采访,也没有举行签售会,令深圳乐迷深感遗憾。稍感欣慰的是,马友友接受了晶报记者的邮件专访,对于音乐,马友友说,这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音乐是很棒的表达方式

  中国文化适用于音乐修养

  晶报:您的经历听上去就像个传奇,更像是中国父母心目中完美的望子成龙梦。能谈谈您在大提琴道路上的发展历程吗?

  马友友:大提琴已经成了我通过声音探索世界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种器具,可以过滤想法和情感。通过这种探索,乐器可以提炼不同的人们、社团以及地理的精华。致力于这种表达也会有很多的起起伏伏。我一直在努力将这种必须练习的态度转变为想去做。无论是小时候还是今天,我的感觉是相同的。

  晶报:父母带您走上音乐道路,您会要求子女继续从事音乐吗?

  马友友:我的妻子鼓励两个孩子要有音乐的经历,这是一种表达自己的很棒的方式,并通过音乐拥有一种情感之路进入别人的世界。

  晶报:中国文化在您的生活、音乐中有着怎样的影响?

  马友友:这么多的中国人努力去创造一种人性和社会的平衡。我觉得这些价值适用于人生,同样也适用于音乐修养。

  听音乐总问“谁”和“为什么”

  最看重别人的肯定和认可

  晶报:您平时会听哪种类型的音乐?

  马友友:我喜欢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音乐。当我听到任何一种音乐的时候,我总是问相同的两个问题:谁?为什么?

  晶报:除了音乐,生活中您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马友友:其实每天我都在思考着音乐、人们和文化。有时是用大提琴,有时没有大提琴。

  晶报:您的一生中已经获奖无数,最珍视什么奖项?

  马友友:最了解我的人对我的肯定和认可是我最看重的。

  华人音乐家推动中国音乐浪潮

  愿通过音乐解决更多问题

  晶报:最近几年,有许多华人音乐家得到世界认可,譬如郎朗、李云迪、陈萨,您觉得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您觉得会有更多中国音乐家走向世界吗?

  马友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一个来自于中国的浪潮,如此多的天才艺术家们更加推动了这个浪潮。我相信一个国家的艺术常常反映它的灵魂。一个社会就像是一座冰山,我们只能看到它很小的一部分。艺术就像是冰山之巅。

  晶报:您发起的丝绸之路计划,旨在结合来自历史上由丝绸之路所连结的各国音乐家,把观众聚集在一起来拉近距离。为何会有这个想法?

  马友友:有这样一个丝绸之路的项目,是因为我们住在一个世界,音乐和文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使我们可以理解遥远的人们。

  晶报:发起丝绸之路计划之外,您还是联合国和平大使,这是否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马友友:接受这个称号的时候,安南秘书长对我说,我的责任就是继续自己在音乐和文化方面的工作。我觉得这个角色鼓励我更充满激情地工作。人们经常说音乐可以把人们送往不同的空间,这里允许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自己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世界可以激发想象,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创造一种理解这个大世界的热情。

记者 邵登 白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