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语堂译文集封面遭炮轰:林语堂"变脸"成杨骚?

2012年11月22日 08:1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网友@东东枪贴出的图书封面及两人照片

    (记者 周杨宁 杨清竹 见习记者 朱加良 文/图)“买了套林语堂英译文集,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买到后越看越觉得不对:封面上那大脸绝不是林语堂。花半小时搜索了下,确认那是林的漳州老乡、作家杨骚……”这是网友@东东枪于前天下午发布的微博,他还贴出了该书封面的图片,及林语堂和杨骚年轻时的资料照片。

  这条微博随即在网上引起热议,截至记者发稿时,已被转发1300多次,评论400多条。

  不少网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所有图书应该全部收回并致歉;有的吐槽“靠谱有各种靠谱,不靠谱都是一样的”;也有人调侃“林语堂那么诙谐的人,想不到连面容也被翻译了”;还有人觉得,林语堂和杨骚的相貌确实不好区分,“这图貌似手绘的,相近的是领子和圆眼镜,说像谁都可以”。

  为此,记者采访了杨骚之子、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杨西北,他明确指出,文集封面肖像是一张杨骚的资料图制作的,只是采用了镜像的效果,左右颠倒。

  研究学者:封面图绝不是林语堂

  对于这张封面图,芗城林语堂研究会副会长许初鸣先生说,一看就是以杨骚为模板加工的。

  许初鸣家中,收集了几乎所有现存的林语堂资料图片,却没有一张与封面图里的人物相像,“林语堂的外表有一种从容、闲适、幽默的风度,而这本书封面图片人物表情则略显严肃、犀利。”他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出版社的编辑真是太草率了。

  作家黄荣才是平和林语堂文学馆的馆长,对此他表示,如果真的用错图片,是对大师的一种不尊重。不管编辑是不是无心之过,都将损害到出版社和这一套作品集的权威性,而读者的阅读心理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黄荣才还提到,林语堂的小女儿林相如,是林语堂大多数事务的版权所有人,国内也有专门的机构在处理林语堂的部分版权事务。如果这套图书真的用错了图片,应由相关人员采取维权措施。

  杨骚之子:这肖像就是我父亲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杨骚之子——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杨西北。他起初不知晓这件事,但一看到@东东枪发出的微博和图片,便有点儿激动地说,“这书封面上的肖像就是我父亲”。他还指出,这张肖像就是根据微博里另一张杨骚的资料图制作的,只是采用了镜像的效果,左右颠倒。

  杨西北还介绍了封面肖像的拍摄背景:抗战爆发后,杨骚和郁达夫在福州组织“福州文化界抗敌协会”,后来因反动派的破坏,组织被迫解散。之后,随着抗战形势的恶化,杨骚跟随福建省政府迁到永安。1939年,杨骚从永安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途经贵州安顺时,拍下了这张照片。

  据《文汇报》报道,对于网友的质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楚武解释,“封面图是美工人员根据林语堂青年时期的影像资料,借鉴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气质,手绘的一张人像。后期有些艺术处理的缘故,细节发生变化,比如脸庞变窄了一点,看上去和另外一个人很像。这是一个巧合。民国时期很多读书人都是那样的”。

  《文汇报》记者还采访了该书美术编辑武迪。武迪承认向绘图者提供的资料中,无意间“可能有一些”杨骚的照片,但他仍然认为这张画像是“心目中的林语堂形象”。

  看到《文汇报》的报道后,杨西北说,出版社的这种说法是强词夺理,明明封面上就是他父亲。他希望出版社能尽快做出相关更正。至于是否与出版社交涉,或者以法律维权,杨西北表示还要再考虑。

  网友“Thalianj”:“编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这种错误完全能够避免,所有图书应该全部收回并致歉!引以为戒。

  网友“波迷利莉”:“封面都能出如此大错,内容还能好到哪儿去?靠谱有各种靠谱,不靠谱都是一样的。”

  网友“云飞扬2046”:“林语堂那么诙谐的人,想不到连面容也被翻译了。”

  网友“Monster与Ghost”:“俩人挺像,除了脸型和嘴,乍一看还真不好分。”

  网友“骨小头”:“这图貌似手绘的。相近的是领子和圆眼镜。说像谁都可以。”

  □鲜为人知

  杨骚与鲁迅相识疏远,皆与林语堂有关

  林语堂和杨骚都是近代著名作家,同为福建漳州人,1895年出生的林语堂比杨骚大5岁。同一时代,一个地方出了两位大文豪,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杨西北介绍,两人曾有过交往,后来先后出国,便没有再联系。

  有意思的是,杨骚与鲁迅相识和疏远,都与林语堂有关。杨西北说,1928年1月25日杨骚第一次见鲁迅,还是林语堂的三哥林和清介绍的。鲁迅日记中有69处提到杨骚,第一次记录如下:“二十五日雨,下午晴。寿山来。林和清及杨君来。”日记中的“杨君”,在《鲁迅日记》的“人名索引”中指明,这是杨骚。

  后来,林语堂和杨骚成为鲁迅主编《语丝》的重要撰稿人,当时几人来往较多。鲁迅与林语堂交恶,杨骚也是现场的见证者,也因为此事,鲁迅对杨骚产生了误解。1929年8月28日,鲁迅、林语堂、杨骚、郁达夫等人在南云楼晚餐。席间,鲁迅同林语堂发生激烈的争执,大家不欢而散。离席后,鲁迅气仍未消,他拉杨骚到自己家里,要再谈谈话,当时杨骚称拉肚子不舒服,没有前往。鲁迅以为杨骚偏袒自己的老乡林语堂,心里有了疙瘩。杨西北说,父亲对后人讲过此事,杨骚与鲁迅之间的诸多误解中,“南云楼风波”便是其一。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