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岁末演出市场一本菜单吃几年 内容样式创新乏力

2012年11月22日 10:0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临近年底的演出市场,蜂拥着一大批中外节目。其中固然不乏新开发的演出剧目和品种,但最常见的还是那几道几乎年年都有的风景——老歌星、演奏家和老牌轻音乐团、一群演绎施特劳斯的乐团和一大堆标榜“天鹅”为保留剧目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这个情形跟5年前的圣诞和新年演出市场差不多,多年以后的 ‘菜单’几乎还是一模一样的。 ”喜欢看芭蕾的观众王小姐对此啧有烦言。

  岁末演出市场几年一张“菜单”,已经成了演出界心照不宣、又很难搬动的一块“顽石”。

  “炒冷饭”,内容样式创新乏力

  交响乐迷刘先生每年年底都买票看演出,今年决定“歇一歇”,因为前几年积累下来的观看经验告诉他,基本不会有太大惊喜了。费玉清等老歌星年年来,年年折腾些老歌、模仿与闲话;克莱德曼、曼托瓦尼等名头早已不比当年,还是在岁末被拿来在怀旧市场消费一下;还有更多以演奏圆舞曲为标识的乐团,以及众多俄罗斯或东欧芭蕾团体的《天鹅湖》……刘先生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这么看,都审美疲劳了。 ”

  如果是十几年前,市场上刚推出“贺岁”演出概念,演出商眼光和运作节目的能力都还嫌稚嫩,那还情有可原。可那么多年过去了,岁末演出市场依然是老明星、三线团“炒冷饭”,缺乏真正的亮点和兴奋点,就多少凸显出了演出运营者缺乏作为。知悉内情的业内人士透露,“冷饭”年年炒,说明行情还没“炒”到底。由荧屏直播的音乐会在多年前就开发了中国观众进剧场看新年音乐会的消费习惯,时下尽管演出团质量参差不齐已为人诟病,但还是会有不少演出商依然只愿意按着操作惯性和便利度来做演出,继续把已快成“冷饭”的演出“炒”完。此外,一些假期“打工团”和老明星要价不高,让演出成本和风险低了不少,这也使求安稳小赚而不愿“尝新”成了一些演出商的心态。

  “赚钞票”,只瞅赢利不想未来

  种种迹象标明,受全球金融危机未见根本性好转的影响,今年演出舞台大体上有点 “疲软”,尤其在演唱会市场数据方面,下滑趋势明显。这也让一些只在年节“打一枪就走”的中小演出商们,在演出类型、内容的开拓上更加裹足不前。在音舞演出界,今年岁末,除了法语版音乐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少数新引进的演出外,多见的还是“炒冷饭,能赚一笔是一笔”。

  “你只给观众看《天鹅湖》,多年以后,他们自然只知道芭蕾就一部‘天鹅’经典,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可悲的事情。”舞蹈家金星对于引进舞蹈演出的品种单一、戏目重复、品质不佳提出过不止一次批评,她呼吁在舞台上看到世界不同流派样式和创新出奇的作品,这样才能让中国观众的艺术素养真正有所提高。一些专业人士也指出,只瞅着赢利,不考虑培育观众欣赏口味、开拓新的演出土壤,已是当下演出界通病。“像艺术节上能够看到 《波西米亚人》《茶花女》《本质》等全新歌剧、舞剧,有的还一票难求,就是对只会用一种方式做市场的反其道而行之。它们的成功恰恰说明,只有各种演出都能被看到、新的戏目源源不断被引进的地方,才会开发出新的观剧需求和观众良好的观赏品位,”上海大宁剧院节目部主管张鹏说,“着眼于培养城市艺术生活的未来,而不只盯着眼前的赢利,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记者 伍斌)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