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居民收藏300张票证记录时代变迁:艰苦日子不能忘

2012年11月27日 14:35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家住南王村的任书辰54岁,是公交五公司16路车队的职工。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老任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票证。目前他收藏的有各种粮票、布票、饲料票、棉花票等共计三百多张。

  粮票等各种票据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从1955年开始,伴随粮食以及棉花、油类等其他物品的定量供应,在流通领域产生的买卖票证。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它在我国使用达40多年。老任收藏的正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老任说,在那个年代,这些票据就是人的“命根子”。因为物品是定量供应,没有票证你就是有钱也买不了粮食、布匹、肉、糖还有自行车。“一定程度上,票据比钱还要珍贵。”

  除去当时物品流通的价值,粮票等票据印刷图案很精美,且内容充满了时代感,暗含了国家与社会的变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一两粮票换了3根冰棍

  老任从小时候就开始搜集这些东西。那时父亲经常给自己两三市斤(1市斤为1斤)粮票,让自己去买粮食。任书辰就步行去附近一家粮店购买口粮。他时不时从里面克扣出一两来,把这个稀罕品夹到书本中小心保存起来。其实那时候粮票不光是可以买粮食,还能换别的东西。任书辰清楚记得他曾拿攒下的一两粮票换过3根冰棍吃。

  以粮票为代表的这些票据,承载着那个年代人与贫苦有关的日子,与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无不透着拮据。任书辰家当时七口人,一家人就挤在3间土垒的小平房里。老任说那时一次买上两三斤面就能吃上半个月,那是用玉米面掺着白面做的馒头。至于肉平时是舍不得买的,唯一的盼望是过节时多少能割上一些肉,而且那时买肉都是专挑肥的,先放锅里炼成大油做炒菜用,剩下的肉渣放一点混在菜里吃。“那时吃的菜很多是野菜腌萝卜是主要菜品之一。穿的衣服,纯粹手工缝制,冬天穿棉衣棉裤,外边要是有件粗布外套就非常体面了。”至于行,任书辰清楚地记得,自行车绝对是稀缺产品,村里有人攒了不少票买了一辆自行车,却舍不得骑,终日挂在墙上。

  艰苦的日子不能忘记

  1992年前后,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价、取消了粮票。尽管如此,任书辰仍保留着搜集票证的习惯,只不过目的已经变成了纯粹收藏。除去自己保存的外,他还发动身边朋友四处搜罗,他说,他收藏的不仅是票证,更是过去的一种回忆。

  如今的任书辰一家,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四口住上了两层小楼,粮食再也不是或缺品,想吃米面随便去超市买。老任自己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有,不光有自行车,家里还添置了家用轿车和电动车。“粮票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也不应忘记艰苦的日子。”他经常翻阅自己保存的这些票据,给孩子们讲当时的故事。

  记者 丛俊儒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