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孜纪行:探寻阿西土陶百年传承之脉

2012年11月28日 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甘孜纪行:探寻阿西土陶百年传承之脉
图为一名手工艺人正在制作阿西土陶。 稻城轩 摄
改良后的阿西土陶。 稻城轩 摄
图为阿西村人使用的自制土陶器皿。 稻城轩 摄

  中新网稻城11月28日电 题:探寻阿西土陶百年传承之脉

  记者 邹辉 殷樱 刘忠俊

  四川甘孜州稻城县赤土乡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制陶技艺——阿西土陶,经历了百年岁月的洗礼,这种藏族手工艺品依然流传,并让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阿西土陶烧制是一种藏家的传统土法手工艺品,又称藏族黑陶,因其烧制后成黑色而得名。黑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000多年前达到了中国制陶的巅峰状态。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烧制土陶的阿西村,正好遇到一位从阿西把黑陶背下山的年轻人,他是制陶艺人降措的徒弟,正赶去给客户送货。

  据考证,在阿西村土陶制作艺人目前已有十六代传人,降措是家里的第五代传承人。见到降措时,他正带着儿子洛绒次真挖土归来。“取土是制作土陶的第一步,采回的泥土要经过晾晒后搅碎,剔出石子,后用细筛子筛选,去除草根等杂物后和好泥料,就可以用来烧制各式陶器了。”降措介绍说。

  15岁的洛绒次是阿西村年龄最小的学徒,年纪不大,却很有主见。“看到爸爸用泥巴做陶,我很好奇,就很想学。慢慢地就会做一些简单的土陶了。”儿子对制陶技艺表现出的兴趣和进步,让降措很高兴。

  过去,阿西人把土陶背到产粮多的地区换取粮食,阿西土陶也得以在川、滇、藏一带流传开来。至今阿西土陶仍在家庭传统作坊制作,原始露天窑烧制。“每次都要等到有订货才制作,这批要烧的土陶是今年的最后一批,希望能圆满。”降措边忙边叮嘱儿子,烧制时不能从火上跨过去,因为火里也有神,如果没有火,我们就烧不成陶。

  降措告诉记者,阿西土陶用当地一种特殊的泥土为原料,加上其他两种泥土混合而成。在制作中不断的捏、棰、敲、打,使之成型,还要用碎瓷做出花纹来点缀,最后架起松柴点火烧,烧红的土陶上洒麦糠就呈现出黑色。

  “用土陶罐煮出来的汤味特别鲜美,泡出来的茶香味更持久,用来插花还能起到保鲜的作用。”稻城县宣传部副部长齐明说,土陶罐深受藏族民众的偏爱,还有人不远千里慕名前来订购。

  在县城的一个山庄里,大堂四壁所做的博古架上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古旧阿西黑陶,错落有致,参差灵动。几乎囊括了阿西人过去所有的生活器皿,大到盛水的缸钵,小到装茶的壶。它们中不少已残破不全,但它们身上所积淀的厚厚的“用”之气,却晕染出了浓浓的艺术氛围。

  “阿西土陶是藏区老百姓在多年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探讨而逐渐成型,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又富含美学艺术价值,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稻城县宣传部副部长齐明对阿西土陶很是了解,阿西土陶申遗也是他一直主张和推荐的。

  目前,阿西土陶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降措也有幸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降措改变了从前的“父子传承”收徒法,正带领着十几名学徒,将藏族手工艺的传承之脉延续下去。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