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纪念馆探索新模式摆脱“等待”与“说教”

2012年12月07日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福州12月6日电 (记者 黄子瑄)“中国纪念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强与国际文博界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6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红色文化”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纪念馆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活动,其中包括70余家纪念馆的馆长。

  沈强认为,对国际博物馆先进管理理念的接受和吸收,对博物馆市场化运作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对社会多元投资方式的运用和实践,是摆在眼前的大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博物馆有3000多家,属于纪念馆类型的超过600家。多数的纪念馆都扮演着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角色。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里,更鲜活、更有效地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成为此次年会交流的热点之一。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纪念馆,我们目前正在探索更贴近大众的新模式,改变过去相对被动、单一的说教。”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伪满皇宫博物院院长李立夫对中新网记者说。

  两年来,伪满皇宫博物院不断扩大与当地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甚至企业的联系,主动走出去,向更多群体展示这些历史珍藏。到该博物院参观、学习、听讲座,也成了一些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李立夫说,纪念馆是他们了解历史知识、提升人文素质的平台。但这个平台不能只是等着参观者上门,而是应该转变理念,创新机制。

  讲解员与观众进行互动,针对小学生、研究人员等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讲解词;组织宣传小分队走进社区,协助学校等文教单位布展等,已成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一张张活名片。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长康金凤表示,“用文物说话,加入艺术品展示,以情感为主线”,陈列馆的一件件物品,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叙述,与大众拉近了距离。

  “博物馆是一个固态、静态的展示,要做好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还需要多走出去,用动态、鲜活的方式来展示。如采用舞台艺术表演、动漫等较容易为广大群体接受并感知的形式,传达纪念馆想要表达的信息。”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杨卫东说。

  成立于2007年的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从最初的60余家会员单位,发展到目前拥有150余家会员单位、个人会员600余人,涵盖了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主要纪念馆,为会员单位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以及人才培养、展出合作、专业咨询、信息交流等平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