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化成重要时代命题:"文化强国"先要"文化强民"

2012年12月19日 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近10年来,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几乎是中国舆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从文化体制改革首次提出文化产业,到把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从“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品质决定国家品质,而国民品质决定文化品质,因而文化强国首先要文化强民。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认为,衡量生活质量,文化是重要的标志;衡量幸福,文化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衡量公平正义,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强民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此来提高全民的文化层次、科学素质和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投入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以在农村实施的五项文化工程为例,其中“农家书屋”一项,政府方面近年已投入180多亿元人民币,建立60多万个图书室,数十亿册图书、大批报刊音像产品进入中国的乡村生活中。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10年来,经费投入总额达66.87亿元,累计培训人次591万,为11.2亿多人次提供了服务。诸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样短时难以见效但影响深远的措施不断出台,意图从最基层的文化土壤开始浸润。

  同时,面临部分国人道德滑坡的现实,中国执政党着力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看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社会,无信不立。这里的所谓“信”,就是信仰、信念、信心这些价值观。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任何一个强国的兴起,其思想文化的力量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种文化的构建,其价值观都居于核心地位。

  也正因此,“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年度道德人物”等善良勇敢的普通公民的代表典型,获得媒体大篇幅报道,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同时,这些“最美现象”的蝴蝶效应也正在显现:义务载客的司机、照顾孤寡的邻居、留守深山的教师……各种“身边的感动”不断涌现,从“感动中国”到“感动各地”的各种评选,从“寻找最美心灵”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让人们看到道德感召的力量。

  作为文化资源丰厚的大国,中国当前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与中国深厚文化底蕴并不相称。著名学者冯骥才说过,文化强国的标准之一,就是在文艺作品中要有一大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创造出来,任何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强盛时都有一大批优秀而经久不衰的作品。

  “复述或娱乐化演义文明古国的故事,亦步亦趋地照搬西方,不可能改变西强我弱这种国际文化格局。只有在大胆汲取各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创造出贴近时代生活,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东西,才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真谛。”陈晋说。

  白先勇先生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的演出都是一票难求,皆因为它不因循守旧,从音乐、唱腔、服装等方面都做了年轻化处理,一改往日节奏之冗长,“使昆曲的观众人群年龄下降了30岁”。著名作家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他自己所说,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中国故事讲给外国人听,让人家能听懂也爱听。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文化养国民之心的作用既是物质不可取代的,也是金钱不能置换的,“文化立国”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