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获奖、影视改编让中国文化被"重新发现"

2013年01月09日 14: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莫言获奖、影视改编纷纷带火原著———

  “2012年,中国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袭击了全球文坛。这次袭击,因莫言获奖和众多名著被纷纷搬上影视而起。中国文学因此被“重新发现”。但是,在被“重新发现”的背后,是我们对中国文学有过多么冷漠的忽视。但愿,“重新发现”是真的发现,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时髦”和谈资。”

   2012年度新浪十大好书昨日在京揭晓。与会评论家认为,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电影《白鹿原》、《一九四二》纷纷上映,带动了作者对莫言、陈忠实、刘震云创作传统作品的关注,这一切意味着传统文学的复兴还是一时的热闹和喧嚣?大家认为,与其说复兴,不如说“重新发现”。

  评论家雷达认为,过去一年,文坛确实很热闹,但是他认为这不意味着文学复兴,而是“重新发现”。“莫言的过去纯文学作品卖得不是特别好,现在一夜之间销售一空。拿到书的读者惊讶地发现,中国还有这么好的文学,还有这么有想象力的东西,不只是莫言一个人,很多人买了《白鹿原》看了以后,很惊讶,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有深度的小说,比看10部电影还要精彩。中国文学的想象力也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差,汉语叙事能力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差。”

  李敬泽也强调,读者、评价在构筑我们文学生态的重要性,“经常会有人来问,你们搞文学的,这二三十年,你们写出什么伟大的作品?我想我只好要跟他讲,第一,我当然认为是有好的、很杰出、很重要的作品;另外我也觉得,有的时候,没有伟大的读者,同样不会有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小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则指出,“文学面临大的时代的变化,它能不能复活,可能还是要看未来文化的走向。”

  伟大读者的培养,大概又离不开莫言先生在领奖谢词中提到的文学的“无用之用”,“如果说做一个无用的人,能够坐下来做点无用的事情,抱着一本书好好读一读,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文化,对我们每个生命的存在是顶顶有用的,对传统文学来说,在这么巨大裂变的时代,在文明转型的时代,能够多存活一段时间,能够多留出一段时间,这也是一件幸事。”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