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战小说在美掀起热潮 呈现亲历者复杂的情感

2013年01月10日 14:35 来源:晶报 参与互动(0)

《黄鸟》书影

  盘点2012年的美国文坛,伊战小说是不可忽略的一道风景,伊拉克战争爆发九年后,伊战小说开始集体发声。这些小说作者不乏伊战美国老兵,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异于新闻报道的伊战场面,审视了这场“闹剧”中美国所扮演的国家角色。

  伊战小说在美掀起热潮

  读完本·方顿的的小说《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读者的脑海中难免会浮现出伊战中美国老兵的一言一行,而方顿告诉英国《卫报》记者,这些老兵也时常与他联系,跟他交流对这场战争的看法——“老兵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是对的!’”方顿接受采访时说,“在他们看来,这本书能给他们带来安慰。”

  在众多描写伊战、讨论伊战经历和影响的小说中,《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仅仅是其中一部。凯文·鲍尔斯的《黄鸟》、大卫·艾布拉姆斯的《Fobbit》也以独特视角向读者讲述了这场战争。而跨进2013年,我们又将看到美国老兵们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发后即忘》和李·卡彭特的《11天》。

  伊战结束后,美国人开始在文化领域审视美军在伊拉克的9年时光。这一思潮,伊战小说也于2012年掀起出版热潮。与此前的战地文学一样,伊战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独特的背景,描述了杀戮、死亡和破坏。而因为政治的重新构建、媒体的角色以及战争经历等因素,这场战争对很多人来说,事隔多年后仍然具有相当的神秘感,这让伊战小说得以兴起。“战争结束后出现这股小说热潮并不是巧合。”马特·盖拉格说。盖拉格与罗伊·斯克兰顿(伊战老兵)合编了短篇小说集《发后即忘》。

  相比新闻报道,小说更在乎人的感受

  鲍尔斯曾经是伊战美国老兵,他于2004至2005年间在美国军队服役,并被派往伊拉克摩苏尔和塔拉法地区担任炮兵。在他看来,伊战小说能提供有异于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场战争。“激发我写《黄鸟》这本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都在问:‘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伊拉克那边的情况如何?’”鲍尔斯说。其实,他也和这些人一样,对大量新闻报道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感到困惑。“其实从新闻报道中,人们已经可以知道大量事实。我想,这不是信息缺失的问题,人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它是什么感觉——在生理上、情感上和心理上,所以我写下了《黄鸟》。”

  《黄鸟》讲述了两个年轻士兵在战场求生的悲剧故事。在伊拉克,21岁的士兵巴特尔和18岁的士兵墨菲在一场血腥的城市争夺战中并肩而战。两人从最初入伍之时就是朋友,巴特尔更承诺无论如何也要把墨菲安全地带回家,小说对战争、友谊和死亡进行了敏感却不煽情地探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战,在大多战争题材的小说中,个人的经历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性替身。因此,人们难免会将巴特尔这个轻率的承诺和美国出兵伊拉克两者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关于不能遵守承诺的故事,尤其是如此快速的承诺。人们总希望有好的结果,但这很难,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鲍尔斯说。

  作为一部反思战争的作品,方顿在《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向读者阐明了伊战所带来的愚蠢的、误解的、灾难性的后果。在看似破碎的结构中,方顿重塑了伊战全景——“这就是我要的基调,很多东西一下子涌现出来,虽然看似没多大意义。在我看来,‘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我们进攻了一个完全与‘9·11’无关的国家。”方顿说。

  呈现亲历者复杂的情感

  这些伊战小说呈现了复杂的反应和情绪,从悲伤到悲愤,到谴责,到试图从经历中费力地提取一些积极的因素。研究战争文学的美国加州大学玛戈特·诺里斯表示:“这是用小说讲述战争的最好时机,但很多人很难应付自如,甚至对每个人来说是一场痛苦。”

  伊战与此前的战争相比,一个特别之处在于,美军实行志愿兵制。因此,在伊战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有关一位无辜被征召入伍者被迫面对敌人的场面。“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其实,我们虽然是自愿签约,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无比自豪,但同时也有失落——这意味着什么?我能留下什么?”盖拉格说。

  在方顿看来,众多伊战小说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伤感贯穿全文。”方顿说。当然,在作家的笔下,情绪或许会有些改变。盖拉格说:“对很多事情,我都非常气愤。我们那一代的士兵遭受过无理对待,我们的领导不会探索其他路子。我希望这些不会再发生我们的子女身上。”

  许多作家认为,停止下一个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战地文学传统悠久。“伊战就是一场闹剧。”方顿如此评论伊战,他特别提到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海伦是斯巴达国王妻子,这是他的问题,但人们为此付出10年的代价以找到回家的路。这场战争也是一场闹剧。”T-(本版编译 陈一吒)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