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炜:作家以精神导师自居可能会成为笑柄

2013年01月12日 10:0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著名作家张炜共计18本的《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的发布会上,张炜敞开胸怀与读者畅谈了这套结集对他自己的意义以及他几十年写作生涯中对于“作家”这个角色的理解,并对外界评论给自己冠以的“精神守夜者”、“道德理想主义”作家等标签进行了回应。

  11日,著名作家张炜共计18本的《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在北京举行了首发。这套书收录的是1982年张炜从事创作以来除虚构作品之外的几乎全部存留文学,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非虚构类文学集结”,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不少作家缺少

  让人牢记的散文

  这套《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按照纪年方式出版,包括《失去的朋友》《葡萄园畅谈录》《去看阿尔卑斯山》《心事浩茫》等,共近400万字。

  张炜称,他的散文和诗歌是写的最早的。“年轻的时候我看过威廉·萨洛扬的小说《我叫阿拉姆》,他说白天和叔叔在葡萄园里劳动,晚上就写自己的小说、散文和诗。我觉得那是很好的生活,对我很有吸引力。而我出生的地方有个很大的葡萄园,我想白天在葡萄园里干活晚上实现作家梦。这多美好啊。那个时候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大约有百万字,但是一篇都没有录入到这本集子中,因为这些文字拿出来看很让我羞愧,文字都很幼稚,一些见解也是很可笑。”

  但是张炜称,他1973年创作的小说就收在自己重要的编年中了,所以虚构比散文和诗类品级要低。“有一些作家写了比较有名的长篇巨作,就是写不出一篇拿得出手的随笔、散文。中国现当代史作家不止一个人写出辉煌的长篇巨著,但是拿不出一篇让人牢牢不忘的散文随笔。因为写散文是很困难的,它要裸露个人全部的才智、素养和水准。”张炜认为散文是作家个人的心灵触发,个人的真感情,个人的真见解。

  “精神守夜人”

  把我简单化

  作家张炜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坛最沉寂、最沉醉的“精神守夜者”,沉醉于自己的雅文学创作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于外界冠以自己的“精神守夜者”“道德理想主义”“大地守夜人”等诸多标签,张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这些符号式的东西在关于他的评论里频频出现,这说明外界对他寄托了很高的希望和评价,但是他承担不起。“另一方面,这些冠名也把我相对地简单化、标签化。”

  “一个写作者要经历少年到老去,这是相当复杂坎坷的探索过程。而所谓的‘诗性写作’,所谓的‘精神守夜者’这都是一些概括,评论者的概括。我觉得作家要通过不同的管道进入生命的世界,他是把人类生活的经验用各种方式得以延伸,把人性里最偏僻的角落得以伸展,得以展露,这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过程。”张炜称,若作家在这些标签式的概念面前止步,是非常可怕的,作家在标签面前自我限制也是很可怕的,尽管里面包含了良好的崇高用意,但是这些与作家的写作有时候差距非常大。

  此外,张炜还表示,如果作家满足于一个“道德理想主义者”、“一个精神守夜人”的表述,这样是相当虚空。“作家的诉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个人的生命和滚烫的心灵参与整个人类社会的讨论。这种讨论才显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永远道德高高在上,并以精神导师的面目出现在一个时代,他如果坚持下去有可能成为一个圣者和了不起的道德家,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变为一个时代的笑柄。”

  把读者当上帝的作家

  是急于推销自己的人

  张炜作品高产,但张炜喜欢将自己的作品称为雅文学,其文学作品的纯度和严肃也是大家公认的,张炜的作品也很少涉及影视改编或者其他通俗化再造。对于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以及作家写作是否应该迎合读者,张炜也有自己的观点。

  “作品越纯越需要大众媒体,包括电影、电视剧等非常通俗的文学艺术形式的推广,这是好事情。但是这个事情有个前提,不能过于急躁。文学走出去、拍影视等是好事,但是这跟作品写出来关系不大,因为一个作品改编成影视完全是另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小说关系不大。”张炜称,自己所谓的诗性的写作和雅文学,不完全是以故事来实现,而是以语言的层面来实现,当然自己的小说有一些具备传奇性、故事性,但是这仍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俗故事,改编需要自己动手,自己又忙于个人的创作而没有做。

  张炜称,心里装了太多读者的作家一般来说不会是个雅文学作家,也不是杰出的写作者。作家心里不能装太多的读者,真正尊重读者的作家一定是心里不装读者的,充分地写出个人,然后才能对得起读者。“把读者当成上帝的人一定是急于推销自己的人。一定是把自己的创作看得并不神圣的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