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代宗师"引激辩 业内:凸显导演的尴尬和纠结

2013年01月17日 15:2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一代宗师》已然成为导演王家卫拍戏近三十年来市场最成功的一部电影:昨天,该片票房跨过两亿元大关,超过他之前在内地上映的所有影片票房总和。

  而与票房同时激扬的是争议。因为个人风格突出,王家卫的影片向来争议不断,《一代宗师》尤甚——影片上映以来,别说是在普通观众和文艺观众之间划出了一道鲜明的界限,就是在评论界也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观感,并且在网络上掀起激战。支持者盛赞该片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质;反对者则指责该片毫无故事可言。

  业内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 分析时认为,这场激辩的表面,是影评人在对好电影的评价标准上不统一,但真正凸显的是王家卫本人在执导该片时的尴尬和纠结。

  艺术气质浓郁VS毫无故事可言

  不少影评人对《一代宗师》表示认同,是因为从中感受到了熟悉的“王家卫腔调”并因此而激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沙丹就认为,对于影评人来说,不能光看电影的叙事,“它的叙事当然很重要,但是首先重要的是在影像上、在电影特性方面进行思考”;而《一代宗师》正是体现出了王家卫身上越来越突出的旧时文人的艺术气质,与过去的文人武侠传统一脉相承。曾剑、吴李冰等影评人则用中国画的意境来比喻《一代宗师》中浓郁的王家卫风格,称该片从开场片名的泼墨大写意开始,一以贯之的就是意境的表达,最终达到了诗性与哲意的交融。

  与此同时,也有影评人从故事角度对《一代宗师》进行批评,认为其形式华丽而内容空洞。在他们看来,风格与意境并不等同于一个好故事;而故事始终应该是电影的核心。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就以“肥皂泡”、“唯漂亮主义大MV”来评价该片,坦言全片的第一场打斗戏就让自己看得不舒服:对手是谁?为什么动手?全都没有交代。但导演对这个场面的处理又极尽炫目,说明王家卫在整部影片中的兴趣所在:得意于视觉炫技,不屑于情节推进与人物刻画。郝建说,在《一代宗师》里,导演甚至没有在两个半小时里把男一号刻画清楚,可见王家卫面对叶问、面对民国武林的诸多素材,不知道到底要跟观众说什么。

  王家卫突然有了票房渴望?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代宗师》引发的激辩,从表面上看,是基于两大阵营的影评人对于什么是好电影有不同的理解,“一方倾向于光影传递出的气息,另一方则对叙事有更高要求。”而叙事从来都是王家卫的弱项,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走文艺片道路的,用独特的视觉风格和个人情怀来与文艺青年惺惺相惜。若是从商业片的叙事角度出发,王氏电影是很难被普通观众接受的。而持赞成与反对态度的两群影评人,其实就分别代表了文艺青年和普通观众。

  换了从前,谁都知道用商业片的尺子来衡量王家卫就是一种误读,正如拿软尺不能画直线一样。但此番《一代宗师》却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由此引起口碑的分化。在石川看来,问题恰恰在于王家卫做出了改变:既想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叙事上又尽量往商业片上靠,最终在影片上露出了马脚,破坏了整体的统一感。

  石川表示,王家卫在离大师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突然有了票房渴望,结果弄得两边不讨好,这是他执导《一代宗师》最大的尴尬与纠结所在;而在这场尴尬和纠结背后,是艺术电影在国内缺少生存空间。“如果王家卫有自己的一口锅,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当大师,不用到商业片的锅里抢饭吃了。”记者 邵岭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