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好好招待记者”现象需引起媒体和记者警觉

2013年01月17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好好招待记者”析

  “招待好你们是我们的责任”,这话并没有错。但问题是,招待好记者,并不是好吃好喝,从物质上尽可能地讨好记者,而是给外地来的记者采访提供最大的报道方便,尊重和保护记者的采访权,使记者能尽可能地接近事情的真相,这才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每一家媒体,记者外出采访都有相应的经费,无须当地有关部门提供。事实上,作为被舆论监督的对象,单位或部门与记者之间不应该有任何利益往来。兰考此举,有意无意中使人感到有通过“好好招待”让记者笔下留情之嫌。

  政府财政来自于纳税人,因此每一分钱都该用在刀刃上。问题正在于,该如何理解这个“刀刃”。在公众看来,这场大火烧出了公共福利的投入不足,当地政府部门本该痛定思痛,把钱花在民生事业上,而在当地有关部门看来,好吃好喝地招待记者,或许才是真正的“刀刃”。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这起悲剧,当地政府最感痛苦的不是7个孩子的死亡,而是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只要能够让记者尽量说好话,或许是化解危机的最佳捷径。

  当然,这次记者们尽量对兰考官方这番“好意”纷纷表示拒绝,但在现实中,“好好招待记者”却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习惯性选择,并不乏“成功”的案例,也确实有不少自律性不高的媒体记者在利益面前而丧失了职业道德。因此,“好好招待记者”这种扭曲舆论监督的现象,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反思,也需要引起媒体和记者的警觉。

  吴龙贵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