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功夫真相:飞檐走壁都是扯 真打起来很难看

2013年01月20日 10:50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武侠片可以说是外国人最熟悉的中国类型片。中国武术混杂着民族情绪和电影特技,又沾染着东方神秘主义,被一步步推向神坛。电影《一代宗师》上映,深受好评。电影中的武打动作更接近真实,虽然效果依然做了特效。近些年,关于叶问的几部电影着实在刻画人物时,比较忠于人物使用的拳法特点,不再像南方武师黄飞鸿腿法无敌,也不像龙少爷式的市井杂耍般胡打。观众似乎厌倦了中国武术在电影中的过度夸张以及与真实水平的脱离。

  被表演的功夫 真打难看,请京剧演员“演”

  “早期曾有过让习武之人在电影中尝试原汁原味的打斗,但很难看,确实很难看。 ”

  关于中国武术在影视、小说中被夸大到何种程度,大多数人都心里有底。

  1982年,电影《少林寺》刚放映时,刘家良眼前一亮。当时从小练洪拳的刘家良已入香港电影武行十多年,深谙武术电影的制作奥妙,但仍觉得大陆武术选手身手漂亮。这部电影票房超过1亿元,当时国内普遍的电影票价为1角。《少林寺》制作方银都机构曾请京剧演员出演,但效果不佳。而早期中国武术电影的拍摄,大多请梨园武行出演。“京剧的武打形式多,按主题、特征有分类,每个演员演绎的风格也不同。这直接奠定了动作场面的表演基础。”《功夫片的秘密》作者张力对记者说。直到现在,京剧中的翻腾等动作依然是电影武行的必修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飞鸿》系列电影初创时,曾着力表现南派武术,打斗场面焕然一新。 70年代,李小龙的出现将武术电影推上高峰。在很多内行人眼里,李小龙的电影已经把虚假降到了最低。“他和罗礼士(空手道世界冠军)在《猛龙过江》里那场打斗,练过武的人都知道,李小龙的眼神气息、肌肉的状态,就是一个巅峰状态。 ”张力对记者说,“李小龙学过传统武术,又打破了条条框框和门派之争,融各家之长。现在很多学者静态地研究武术,争来争去毫无意义。李小龙是可以称为武术家的人。 ”

  被异化的功夫 请体操舞蹈老师帮着编套路

  轻功水上漂是不可能的,降龙十八掌也是不存在的。

  《少林寺》剧组到少林寺采风,但寺庙已残破不堪。但在国家体委的协调下,剧组可从全国各级武术队挑人,最好的武术套路选手几乎都被选走了。

  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开始挖掘、整理中国武术,1957年竞技武术套路被列为国内体育竞赛项目。裁判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难度、套路编排进行打分,这类比赛追求“高、难、美、新”,和武术发源之初的“打”完全无关。“套路比赛的空翻,在传统武术中是没有的,一翻就露出破绽了。 ”练过形意拳、通背拳、拳击的马运芳对记者说,他也曾在地方运动队担任过拳击教练,“为了更好看,有些套路教练没办法,只能请体操、舞蹈教练帮忙编排套路动作。 ”

  打得炫,也成为日后人们质疑武术或崇拜武术的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的武术套路教练多是练习传统武术出身,传授给弟子的也不光是套路式的花架子。有些教练平时也会走访武术前辈学习。但这样的教练后来越来越少了。

  随着特技手段和个性导演的出现,武术电影出现了杂耍式的打斗场面、威力如炮弹的盖世神功、飞檐走壁的轻功,当时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张力说:“武术就这样不断地在电影中被不同的技艺异化。中国武术被炒红了,也误导了大家对武术的认知。”

  被“侮辱”的功夫 对抗现代搏击,中国武者常狼狈

  其实,中国武术和现代综合搏击项目很难公平的比试,因为规则不同,甚至武术有天然的劣势。

  霍元甲、陈真是武术题材电影中两个重要角色。他们不但功夫了得,更是在列强袭扰中国的年代爱国保家。历史上,霍元甲的传奇只是口口相传,陈真更是个虚拟人物。但在电影中,霍元甲打败俄英大力士的桥段,陈真单挑虹口道场以及踢断那块“东亚病夫”的牌匾,都让观众热血沸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很多人对其深信不疑。

  “武侠片、电视、网络、新媒体打破了武术的神秘。”《武魂》前主编魏珉对记者说。人们先是见识了跆拳道、拳击作为体育比赛竞技对抗的一面,后来又看见泰拳、巴西柔术、UFC终极格斗的实用。这些年商业类搏击擂台被看成是检验能不能打的一个标准。在国外的擂台上,中国选手的身影罕见,即使有,也和很多人认为的所向披靡完全不同,中国武者常常很狼狈。

  现代综合搏击类的项目国内也有,是散打。这种对抗性武术比赛项目1979年就开始实验,1989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散打鼓励选手使用各武术拳种、流派的技法,但不许攻击喉部裆部等规则,被一些习武之人看作有悖传统武术一招致命、一招制敌的初衷。经过多年研习,散打已成为基本脱离中国传统武术的另一拳种。

  真正的宗师都在哪?

  闫芳推了几下手,就将对方震出数米,甚至还会搞得对手上下蹦跳。这位自诩为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的老太太在视频里将众徒弟推打得团团转。视频一公布招来众多质疑,练武的人也说她搞笑。在不断的自辩和公众的讥讽中,闫芳最终不再露面。

  这类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做文章的“大师”很多。马运芳说:“有人说揽雀尾这一个动作就学了三年,我说你师傅是骗子。他总说你不对,弄得你没方向,你可能就觉得太高深。整得太神秘的就是假的。 ”

  中国千年武学,真正的大师都在哪呢?

  魏珉担任《武魂》杂志主编时,曾不时有练武之人上门介绍自己的功夫。编辑部不单要看来者打拳的套路和听他描述宗派历史,更重要的是,编辑部专门请了练过武的人任职,用试手等方式考验来者的功力。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魏珉曾走了很多地方寻找武术高人。“肯定是没有飞檐走壁的,不能用这种神乎其神的事情来说武术的事情。有一直在练的,但不一定是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好。我们带去的人和他们试力,可以试出某一方面不错,但是都年纪大了,徒弟又都还没把功夫学全。 ”魏珉对记者说,“有些武术家没文化,写字都困难,总说他师爷多厉害,你也就是只能听听了。 ”

  通过当年的探访和日后在武术圈中的口口相传,魏珉认为现在较好的传统武术师傅还有百余位。其中很多人和商业利益离得很远,即使是开武馆也是徒弟资助,在圈外也毫无名气,功夫更遵祖训不大范围传授。还有些人已移居国外授课。

  门派之间,甚至是师兄弟间都少有交手切磋,和当年民国武术兴盛时习武者相互走访切磋取各家所长大为不同。

  魏珉对记者说,“其实民间交流很困惑,真打要是伤了怎么办?现在大师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更愿意说道说道。 ”

  但对于这种武术不便随意出手,也不仅是竞技而是有更高深意和境界修行的说法,也有很多人不认同。

  “传统武术缺乏实战的训练。说武术出招是致命的,不合适对练切磋,但真正厉害的应该是收放自如的。每招都控制你出手,都让你每招打空,这也是功夫。 ”练过形意拳、通背拳、拳击的马运芳对记者说,“现在一提传统武术,骂声一片。年轻人说武术不好使,也太盲目。 ”

【编辑:燕磊】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