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舞台安全事件多发 协作机制跟不上演出发展

2013年01月22日 15: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李克勤演唱会火情发生时,现场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注意到。(网友“倾斜的小白”摄)

  影片《赵氏孤儿》发布会现场舞台坍塌。

  演唱会上的“火花”

  1月12日21点50分,位于上海浦江沿岸的奔驰文化中心,香港歌手李克勤正沉浸在歌曲《爱不释手》的演绎中。

  当晚,这位知名艺人的演唱会在这里举行。21点51分,当歌迷们的情绪渐被点燃之时,坐在5层看台528区域的一些观众,却突然闻到了一股烧焦的味道。演出很精彩,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很在意,不过,随后这股烧焦的味道越来越重,他们四处张望,发现528区域接近最后一排的位置冒出了浓烟,不一会儿还出现了小火星,并且伴随有噼啪作响的声音。

  528区域位于奔驰文化中心最高的5层看台。坐在该区域第六排的歌迷小曾说,前面5排人比较多,后面几排还有二三十名观众,起火的位置附近人比较少。发现浓烟和火星之后,她们开始撤离,并将情况告诉了门口的保安人员。由于火势并不大,观众显得比较镇静,没有人尖叫和乱跑。

  奔驰文化中心曾经历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和200多场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的考验,在安全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消防预案和应急措施。据场馆方面工作人员介绍,文化中心内至少配备了2200个灭火器,加上备用的差不多在2400个。而按照一般的演出标准,一个看台门口配备了两个工作人员,看台边栏还有两个保安,全场有对讲机互通情况。接到观众的报告后,文化中心的七八个工作人员很快拿着灭火器跑过来处理此事,并开始疏散尚未撤离的观众。

  几分钟后,火情被扑灭。受此影响的观众,有的被疏导到现场2层看台,有的则只是撤到了隔壁看台继续观看演出。多位观众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演唱会上遇到这样的情况。

  对于当晚五楼发生的火情,现场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偶有注意到的,以为是有人放烟火。更多的人是在演出结束后通过微博、网络等渠道才了解到相关信息。台上卖力表演的李克勤,对于此事亦毫不知情,演出没有受到影响。直到次日早上7时左右,了解到火情的他在微博上感慨:“昨晚在上海的演唱会,我也是唱完后才知道看台上因机件故障而真正‘火’起来!幸好并无影响节目进行。”

  不过,奔驰文化中心则很快通过官方微博对此事做了说明。在1月13日零点31分发布的官方声明中,奔驰文化中心介绍了本次事故的相关情况:“在21点51分,五楼528区域观众向工作人员反映有异味。客服人员发现5层最后一排的后面通道冒出火星,安保人员立即用灭火器进行灭火,2分钟内火源被扑灭。除电源线接头烧坏外,没有其他物品燃烧。”

  奔驰文化中心表示,在发现火源时,文化中心客服人员立即对该区域的100多位观众紧急疏散,并引导他们至二楼看台继续观看演出。整个疏散过程安全有序,现场没有人员受伤。整场演唱会没有受到影响,正常结束。

  据悉,经初步检查,此次事件是由于搭建公司追光灯的临时电缆航空对接头故障引起火源。奔驰文化中心表示,专业部门的检查结果出来后,他们将及时向社会通报相关信息。(卫 华)

  演出中的致命“杀手”

  2012年2月,王菲重庆演唱会因现场观众席坍塌致使十余名观众受伤;5月,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在录制《非诚勿扰》时不慎掉落舞台,致左手骨折;10月,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广场上搭建的大舞台发生坍塌,一名泰国留学生手臂擦伤;12月,江苏扬州市体育公园内一临时搭建的主舞台发生坍塌事故,导致舞台上方临时搭建的大屏倒下,砸伤台上工作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受到媒体广泛报道的舞台安全事件就达到了4起,而因为各种原因不被公众知晓的此类事件则更多。

  近年来,随着文艺演出的日益增多,演出安全事件进入多发期。简单梳理大众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已经发生的事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一是舞台坍塌。这是媒体报道中最为常见的舞台安全事故。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的有:2002年,张学友武汉演唱会,因临时搭建的看台突然倒塌,造成近百名观众受伤;2003年元宵节,济南泉城广场上临时搭建的舞台突然发生坍塌,造成至少两人受伤;2009年,央视6套《佳片有约》栏目录制节目的一演播厅观众看台突然坍塌,有36人被送至医院治疗;2010年,影片《赵氏孤儿》发布会现场,媒体区木板台塌陷,多名记者受伤;2011年,陕西省体育场一演唱会搭建舞台突发事故,10多米高钢结构舞台坍塌,将正干活的6名工人砸伤;2011年,台湾省嘉义市为举办跨年晚会搭建舞台时,鹰架钢板断裂,造成一死一重伤。

  二是操作失误。这也是导致舞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有影响的包括:2005年12月齐秦北京演唱会,乐队鼓手在与齐秦合唱时突然掉入升降台,在被送往医院后不幸不治身亡;2006年,周杰伦深圳演唱会前,一位负责搭建电视墙的工人在工作时安全带突然脱落,导致其摔落地面不幸身亡;2006年,音乐剧《北京女孩》在北京首演,主演伍思凯不慎坠台导致韧带断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独舞《丝路》的彩排中,演员刘岩不幸从三米高台坠下,严重受伤;2009年,潘玮柏武汉演唱会上,担任嘉宾的纪佳松从舞台升降空洞跌落;2009年,纵贯线北京演唱会上,罗大佑在演唱《握手》时突然掉进了用于钢琴升降的空隙,所幸除了擦伤手指外并无大碍。

  三是火灾。近年来,因火灾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偶有发生。2009年,湖南一所高校在迎接评估的汇报演出上,幕布突然着火;2004年4月,伍思凯和张信哲的“双声带”台北演唱会因演出场馆发生火灾事故而被迫延期;2010年12月,浙江卫视跨年晚会的举办地——黄龙体育馆发生火灾,事故初步查明为空调过热,引发电器着火。幕布起火,是这类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安全预案不到位。1994年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特大火灾事故,尽管直接原因是“靠近灯光的舞台幕布因过热自燃而酿发大火”,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违反有关消防法规,安全预案不到位。类似的案例还有2004年发生在北京密云的踩踏事故。

  此外,演出中可能给演员、工作人员甚至观众带来致命危险的“杀手”还有吊挂物的坠落等等。(卫 华)

  舞台安全事件何以多发

  出于对演出事故不断发生的担忧,2009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剧院等单位成立了“剧场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组。他们申报的《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被列为2010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在研期间,课题组翻译了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舞台安全管理资料,收集整理了国内演出安全管理相关资料及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剧场建筑、舞台设备、演出管理的安全隐患,完成了《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报告,为今后剧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课题组看来,演出活动日益复杂而协作机制相对滞后、有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缺乏成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等,是造成当前舞台安全事件多发、频发的重要原因。

  协作机制跟不上演出发展

  当前,文艺演出活动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国演出场所的形式、样式不断创新,从广场大型演出到实景舞台演出,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设备越来越复杂多样。”课题组成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中心主任闫贤良说。

  这些变化,使得演出制作变得更专业化和细分化,对演出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客观上要求有一套成熟完善的协作机制来支撑现代演艺业的发展。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演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却变得淡薄了。在很多的工作现场,演出主办方、制作单位以及负责舞美、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设备等的相关工作人员众多,他们各有各的制作流程以及设备管理程序,各自施行自己制定的安全标准和措施,而把全体从业者统一起来保证安全的指挥系统变得很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足以诱发事故的、不宜被发觉的因素及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

  安全意识不到位

  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也是导致当前演出安全事件多发、频发的重要原因。

  我国现代化剧场建设从20世纪末开始,首批10年建龄的剧场,一些易损件、磨损件,都到了大修的期限。然而,当前我国剧场的运营管理,既无折旧,也无维修费专用款项。闫贤良说,没有政府部门或行业部门的推进,到龄的设备和系统得不到及时维修维护和零件更换,将隐藏极其危险的安全隐患——小则出现演出事故,大则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电器件,得不到及时更新,极易引起火灾,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然而,事实上,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日程安排、经费等原因,许多文艺演出的制作周期往往非常紧张,这就使得制作团队的工作强度不断加大,导致参与演出人员对最基本的安全意识认识不足,对安全警示技术教育不屑一顾,演出过程中也缺少针对从业人员开展的必要的安全教育,缺乏安全对策。因此,一些由于舞台从业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也凸显出来。

  由于安全意识不到位,对已经出现的舞台安全事件的认识和反省也往往不到位。课题组在收集演出安全事故的案例时,遇到的困难超出了预期。而据课题组分析,其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凡出事故单位都无上报统计制度,事故发生后无处查询、无从调查;二是出事方对事故遮遮掩掩,不配合调查统计。由此可见,当前演出单位的安全意识是何等淡漠。

  安全管理体系缺位

  研究过程中,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舞台科技部主任闫长青和北京工业大学剧场设计与舞台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棋担任负责人的课题组,对英国、日本等相关国家的舞台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们发现,相对于演艺业的发达国家,我国在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相对薄弱。

  资料显示,直至今日,我国公开发布的安全管理文件中,均未涉及有关演出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国家卫生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中,规定了各种行业安全体系建立和整顿的方法,但其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演出制作行业的规定,也未提及高空作业、开口处作业人员坠落,物体吊落,黑暗处工作等保证安全的措施。目前,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大都沿袭了各自不同的制作体制,安全措施五花八门。

  此外,劳动安全法中规定了危险性高的工作场所必须制定安全管理体系,但是法令上没有规定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责任人”的责任。

  由于国家和行业部门没有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尽管部分演出场所自身发现了很多安全隐患,却缺乏申请资金、停演维护的正当理由。

  课题组建议,“为了唤醒大家的安全意识,减少演出安全事故,应加快建立剧场等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体系。”(思 哲)

  期待演出安全管理体系尽早形成

  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剧院等单位联合实施的《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体系,为相关法规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编制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管理标准、安全工作标准,为我国剧场等演出场所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奠定了基础。

  当然,目前的研究仍是初步的成果。演出活动从制定计划,到进入剧场等演出场所,包括进场、装台、排练、演出、拆台、运景等过程,需要多工种人员参与,安全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性,应当明确所有参与演出制作方的作用和责任。此外,必须对演出程序、技术人员、剧场等设施管理人员等进行统筹管理,且各方应当达成共识。开展与此相关的课题研究十分迫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待开展研究的课题。如:剧场等演出场所有各种吊挂物、可动舞台机械设备等,在这种场所的高空、暗处工作,具有独特的工作环境;投影、激光、LED大屏幕、特殊效果等;室内外临时搭建舞台等——不同的演出活动沿袭了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有各自独特的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具体怎么制订,都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期待符合我国实际的演出安全管理体系尽早形成。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